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和也门等中东国家5日宣布与卡塔尔断交,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破坏地区安全局势。卡塔尔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沙特等国的断交决定“毫无缘由”。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断交风波显示,在逊尼派大国沙特与什叶派大国伊朗持续角力的背景下,中东各国正面临日益增大的“选边站”压力,海湾及阿拉伯国家内部团结再遭重创。卡塔尔在断交压力下将如何抉择引人关注。
壁垒恐日趋分明
媒体普遍认为,直接引发此次“断交潮”的导火索,是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上月下旬一次有关应与伊朗缓和关系的讲话。尽管卡塔尔政府称讲话内容是入侵卡塔尔国家媒体网站的黑客所伪造的,但沙特等国仍反应强烈。
分析人士指出,卡塔尔遭连环断交,显示海湾乃至中东地区国家将越来越难以超脱于沙特与伊朗间的对立,两大阵营间的壁垒恐将日趋分明。
卡塔尔近年的外交政策在中东地区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其支持穆斯林兄弟会和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等组织的立场与沙特、埃及等地区大国存在较大分歧;其与伊朗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的做法也令一直视伊朗为敌的沙特颇感不快。2014年,沙特、阿联酋和巴林曾宣布召回各自驻卡塔尔大使,导致海湾局势一度紧张。
另一方面,在叙利亚问题上,卡塔尔支持推翻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与沙特等国立场一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访问沙特时,卡塔尔领导人也作为沙特的座上宾出席了相关活动。
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在此次中东之行中试图通过拉拢沙特等逊尼派国家对抗伊朗,这一激化沙特与伊朗矛盾的举动挤压了卡塔尔的外交回旋空间。
埃及开罗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努尔汗·谢赫说,卡塔尔长期以来与伊朗维持较为密切的经贸往来,近期更是不顾特朗普中东之行后形成的阿拉伯国家反伊氛围,频频向伊朗示好,“终于为其摇摆不定的外交政策付出了代价”。
海合会遭受重创
在最先宣布与卡塔尔断交的四个国家中,除埃及外,沙特、巴林、阿联酋都与卡塔尔一样,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国。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断交风波显示海湾国家内部矛盾正在扩大,海合会在地区问题上的影响力将因此大大下降。
海合会成立于1981年,包括沙特、巴林、阿曼、科威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六个国家,总部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
近些年来,随着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传统中东强国面临各自危机与挑战,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凭借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在阿拉伯世界赢得日趋重要的政治地位,在地区影响力上已能逐渐与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分庭抗礼,甚至能更胜一筹。
2010年开始席卷中东的所谓“阿拉伯之春”爆发后,奉行“小国大外交”的卡塔尔试图与沙特争夺海湾领导者地位。双方矛盾因此不断累加,并在2014年的外交风波中首次摆上台面,直到此次断交风波全面爆发。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次“兄弟阋墙”的断交风波后,海合会国家恐将难以再一致对外,海合会对地区问题的影响力将日趋减弱。
与此同时,由于阿盟成员国内部矛盾重重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阿拉伯国家内部将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与平台,这将招致域外国家对阿拉伯事务更为频繁的干涉。
卡塔尔面临抉择
沙特等国在作出断交决定的同时宣布关闭与卡塔尔边境、暂停航班往来、禁止卡塔尔使用其领空和港口等措施。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举动近似于全面制裁,对卡塔尔外交和经济层面施加的压力远非2014年可比,卡塔尔需尽快作出抉择,明确应对之道。
努尔汗·谢赫认为,卡塔尔若继续向伊朗示好,美国很可能将其驻扎在卡塔尔的军队撤出,自身国力不强的卡塔尔将无法承受被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孤立的局面。他预计卡塔尔将会“服软”,并被迫驱逐其庇护的穆兄会领导人。
有专家表示,不排除卡塔尔在断交压力下将矛盾激化的可能性,而这将给中东地区局势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花旗银行中东地区首席经济学家法鲁克·苏萨表示,由于沙特等国没有明确设定撤销断交令的条件,卡塔尔既可能寻求快速和解,也可能在权衡得失后索性坚持自身立场。
不过,同为海合会成员国且没有与卡塔尔断交的科威特目前已表达居间斡旋的意愿。科威特此前也曾成功调解2014年卡塔尔遭遇的外交风波,此次或将在斡旋中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参与记者:郑凯伦、杨元勇、王波、苏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