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首家互联网中医医联体成立 “公”“私”如何平衡利益?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5-16 16:1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编辑 文多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编辑 文多

    在资本普遍对互联网医疗保持观望时,医联体模式成为“医疗+互联网”的另一探索路径。

    5月15日,广东省中医院宣布与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广州微医互联网医院成立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进行远程会诊、医生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合作方之一的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联体的互联互通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对此,金蝶医疗副总经理李朝明告诉记者,“医联体+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比较清晰,参与方可互惠共赢。但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商业性质存在冲突,目前来说合作不会太深入。

    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成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17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一时间,三甲医院牵头的医联体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沈阳、哈尔滨、北京多地宣布建立医联体。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中医院联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广州微医互联网医院成立的,是全国第一家中医医联体。

    在具体合作模式上,微医将通过网上挂号的分诊实现患者与医院、医生的匹配,而广东省中医院将通过远程会诊、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方式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目前,全国已有700家医疗机构加入了中医医联体。

    一直以来,不少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诊疗技术能否精准持有疑虑。记者在现场的远程会诊案例中看到,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教授李红毅通过经络仪、脉诊仪等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智能设备,采集到了一名浙江嘉兴患者的四诊信息。随后,李红毅与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为患者开出了中医电子处方。

    医联体能否带动互联网医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医联体有了多地开花之势。

    5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与深圳市思瑞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成立互联网医院医联体,签约数十家地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在5月,哈医大二院重症专科医联体成立,22家医疗单位加入;与之同时,北大人民医院与郑州市中心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

    对于为何要共建医联体,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在5月15日对记者表示,这一方面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实力,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三甲医院可以从基层医疗机构手中获得一些疑难杂症的病例,有助于医院的学科建设。

    廖杰远认为,医联体在数据、能力、服务、支付、供应链五方面的联接都需要互联网;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也需要依托实体医院,而医联体则是互联网医疗的极致应用。

    被寄望撬动医疗资源下沉的互联网医疗,如今似乎有重新回到投资风口的迹象。除了以微医集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加速扩张外,近日医药电商企业健客宣布获得A+轮5000万美元融资。健客网CEO谢方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互联网医疗至今未出现较为明晰的盈利模式,医药电商的入局将是互联网医疗实现变现和长远发展的突破口。

    不过,颇受看好的医联体模式在实践中还需要各方的探索和磨合。李朝明指出,在医院与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合作中,医院可获得想要的病人,企业可利用医院的优质资源吸引用户,实现互惠共赢。但目前来说这种合作不会太深入,“公立医院毕竟是公益性质,和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性质有冲突,利益分配也是一个难点。”

    (实习生刘仕聪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刘进长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

    下一篇

    英媒:日本中小企业加大自动化投入 为应对劳动力短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