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人工智能、大数据、共享经济的今天,我们重申劳动的尊严与价值。因为劳动者是一切宏伟架构的基石,也是一切进步的意义所在。
“五一”劳动节诞生至今已过百年,现在仍是全球性的节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在个人层面,劳动是自我实现的路径。在社会层面,劳动是财富喷涌的源泉。在国家层面,劳动更是关系着国运兴衰。
费孝通、杉原熏、阿瑞吉等学者用“勤劳革命”来解释东亚模式,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中国“勤劳革命”不同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道路,表现为:相对廉价但受过基础教育的熟练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崇勤劳致富的工作伦理等。
中国依靠“勤劳革命”,在资本稀缺的条件下崛起为“世界工厂”,并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攀升。“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曾让无数国人神伤。现在中国高铁大踏步走出国门,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首飞……喜讯频传,但永远不能忘记“8亿件衬衫”背后的劳动大军,是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成就了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劳动者最光荣”,不是一句喊喊而已的口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劳动者埋头苦干时的内心期许,也理应是外界给予劳动者的庄严承诺。
中国在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被定性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决定经济转型能否成功的根本要素是人,所以“大国工匠”愈发显得稀缺而宝贵。近年来,政府与产业界在“工匠精神”上良性互动,引导“劳动升级”推动产业升级。
时代变了,劳动岗位变了,劳动者的面貌也变了,但劳动的价值和尊严不变。例言之,中国电商发达,背后是200多万快递员的兢兢业业;共享经济火热,离不开外卖小哥的奔走、网约车司机的应答。社交网络上“关爱外卖小哥”的呼声,就是新时代的“为劳动者送温暖”。
人工智能、自动化屡屡引发“替代人类”的隐忧,但再先进的工具也只是工具。蒸汽机没有消灭劳动、电气化没有消灭劳动,AI也不会消灭劳动。
劳动者不需要悲情,但劳动者需要尊重。尊重不只在今天,让改革为劳动者护航,让劳动者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为实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