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已成为中国数亿网民获取内容的新选择,这片领域也从“吃螃蟹”的少数人试水,变成更多人的第二职业。从亚文化到大众文化,个人公号、直播空间、小咖秀等“新鲜玩意”层出不穷,自媒体行业经过初期发展后进入“裂变期”。与此同时,抄袭多发维权难、“蹭热点”、虚假新闻、失实言论、数据造假等种种乱象也成为自媒体行业不可忽视的软肋。
走出家门,31岁的王逸步入街角咖啡屋。午后暖阳,轻音乐,布艺沙发,一方小天地,是他熟悉的创作空间。
一杯拿铁咖啡、一方苹果电脑、一部手机、一个笔记本,勾勾画画后,指尖流泻的文字逐渐码排成文,一篇成千上万阅读量的文章应时而生。
“坐在电脑前,我就是‘我手写我口’的‘权笔’——一个自媒体弄潮儿。在这个自媒体浪潮中,我只是个小虾米,跟在大咖后面玩,也愉悦一下吃瓜群众。”
就像“权笔”所述,自媒体已成为中国数亿网民获取内容的新选择,这片领域也从“吃螃蟹”的少数人试水,变成更多人的第二职业。从亚文化到大众文化,个人公号、直播空间、小咖秀等“新鲜玩意”层出不穷,自媒体行业经过初期发展后进入“裂变期”。与此同时,抄袭多发维权难、“蹭热点”、虚假新闻、失实言论、数据造假等种种乱象也成为自媒体行业不可忽视的软肋。
从“自我表述”到“吸睛吸金”
自媒体渐呈“两极分化”
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伴随互联网流量盛世,自媒体不断更新换代:论坛、博客到微博、微信、视频……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以来,罗振宇等传统媒体人纷纷出走转战自媒体行业,2015年小咖秀燃爆社交朋友圈,2016年伴随直播、短视频、VR技术的普及,直播网红、“二更”等以短视频为主的自媒体形式,获得了更多资本青睐。
大数据营销公司IMS新媒体商业集团CEO李檬表示,2016年以来,新媒体形态不断演进,新应用层出不穷,自媒体载体越来越多。“从最初单一的网站模式已经发展为直播、图文、视频、音频四大板块,驻足不同领域的自媒体人也在快速增长。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从传统上的‘点对面’发展为‘点对点’,自媒体大量迁徙,走向内容差异化共荣。”
近日,由全球首家自媒体价值排行及版权经济管理机构克劳锐发布的《2016中国自媒体行业白皮书》显示,自媒体已成为中国网民获取内容的新选择。近两年来社交媒体的用户活跃度呈快速增长:在《90后媒介使用习惯研究报告》中,七成以上的“90后”平均每天接触手机3.8小时。
不断“吸睛”的自媒体,也以其多样化、平民化、广泛化等优势迅速吸引资本注入。克劳锐总经理张宇彤认为,目前自媒体已经逐渐过渡成一个成熟行业,具备了完整的行业生态,自媒体人通过内容生产模式,帮助平台抢夺用户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完成融资的自媒体已超过175人,其中近20人融资额达千万元,有10位自媒体的估值高达亿元。
距离“媒体融合元年”只过去三年,市场已对“一窝蜂”的自媒体做出了筛选。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黄升民表示,自媒体产业现状已呈现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淘汰,“野蛮生长”逐渐转向“规模发展”。以盈利能力为例,目前约70%的自媒体从业者月收入低于5000元,仅2.8%的人月收入超过10万元,真正成为IP商业化的超级自媒体不到1%。
“做生意的地盘不可能越切越碎。平台数量不断减少、整合是一种大趋势。”一位娱乐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表示,市场体量是既定的,且处于商业模式探索时期,容纳不了这么多家应用,中小产品的陆续倒闭是必然:2016年火爆的直播平台,曾一度出现200多家平台,截至目前也有近一成平台倒闭。
一轮行业洗牌下,一方面强者通过兼并重组形成大IP,吸引雄厚资本注资,掌握数量可观的粉丝受众,具备一定程度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弱者不断被兼并、吞没、倒闭。“资本有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投资的泡沫过后,部分自媒体将迎来深渊。”黄升民说。
专家认为,自媒体行业经过初期发展后,势必出现一个“裂变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自媒体也将理性回归。”黄升民表示,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自媒体行业步伐会相对放慢,内部矛盾逐渐暴露,“在这个时间节点,如何组织结构化,从个体户向公司的转型变得非常关键。”
一年侵权案例高达350万件
三年起诉14起判赔仅8起
一篇文章最近火爆“朋友圈”——一位自媒体副总编在面试时了解到,自媒体圈给真正有实力做内容的前媒体人开价甚高:内容运营岗位月薪近三万元,每年发14个月工资,还有价值数十万元的股票。这位副总编不由得感慨,现在做内容的人才价码上涨太厉害,自己一个副手被“滴滴出行”挖走,“价码高得吓人”。
随着近两年自媒体市场的飞速发展,自2015年以来,内容价值出现爆发式增长。微博CEO王高飞表示,2016年微博有45个垂直领域的月阅读量超过10亿,自媒体作者通过微博获得收入117亿元,来自打赏、付费订阅等内容付费收入达4.7亿元,与广告代言、电商变现相比,内容付费的原生性更强,用户黏性更大。
“随着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内容付费已成为自媒体发展大趋势。”国内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联席CEO余建军介绍,目前“喜马拉雅FM”有3.3亿付费用户,占市场领域的70%,最新人均时常达124分钟。
从粉丝中筛选出用户,“内容为王”成为自媒体持续变现的“关键一跃”。“为内容付费、为知识付费,让广告主更愿意把钱投给真正内容创作的自媒体,才是未来中国知识的健康状态。”李檬说。
业内人士指出,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变现的时代已经到来,自媒体将会成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内容创业是未来自媒体的风潮:内容越多“干货”,知识越结构化、越深度,生命周期越长。
“知识经济”愈发彰显内容优势的同时,抄袭多发维权难的现状,成为自媒体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黄升民指出,目前自媒体行业呈现技术难度小、准入门槛低、规范约束少、灰色地带多的特点,成为其发展的劣势,从业者蜂拥而上带来内容过剩,优质、原创性内容却非常稀缺,导致抄袭多发。
2016年,克劳锐监测到的侵权案例高达350万件,其中知名科技自媒体人王冠雄被侵权2.8万多条。“基于自媒体价值,其溢价能力会不断提高,若内容被粗暴抄袭,是对内容价值的最大折损。”张宇彤说。
面对侵权多发,虽有知名企业、个人提出高达上千万元的索赔金额,实际上却惩处鲜少,且力度不大。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0月,近三年发生的14起企业或个人起诉自媒体侵权案例中,被判赔的仅8起,判赔结果超过10万元的更是仅有3例。
“10万+”催生怪象
“眼球经济”滋生底线忽视
“可恶的10万+,催生多少怪现象!”
谈到“阅读量标尺”,王逸“恨得牙痒痒”:“生怕漏蹭了一个热点话题,哪家公司飞机闹事了,哪个女明星出轨了,我都如数家珍。我们很少能拿到爆炸性独家消息,文章想要‘10万+’,就得话题有争议性,标题要黄一点……在自媒体传播领域,经常有好内容败在了低俗标题上。”
随着屏幕充斥越来越多的“鸡汤”“硫酸”“肉体”等感官刺激消费品,深度文章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占。“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自媒体平台用古文写章回体小说,形式很新颖,内容也不错,但阅读量很惨,写这个东西,人不死很难出名。”王逸感叹道。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八卦类自媒体阅读量很高,但操作难度小、门槛低:复制粘贴一些网络旧闻,东拉西扯甚至伪造网民爆料,再取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一篇“10万+”阅读量的公号文章就此问世。一些八卦号虽事实失准、缺少是非公正观,却因高人气和点击率,受到广告商青睐,甚至已获得几轮“融资”。
从传统都市媒体辞职,转行做自媒体五年以来,王逸也对行业内刷流量、僵尸粉等灰色产业链,从“大开眼界”变成了“见怪不怪”。“之前我们做一个微博抽奖活动,每天送iPad,结果接到粉丝举报一个中奖者是‘职业抽奖人’,他们专门用一堆僵尸号盯着抽奖,一个月收入三四万元没问题。”
除了“蹭热点”,自媒体甚至成为虚假新闻、失实言论的滋生与散播“温床”。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指出,59%的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往往一些小规模公众号在尚未核实、考证的情况下,为蹭热点、卖相关商品擅自发表揣测性、鼓动性言论,造成新闻不断反转、打脸。”长期研究网络舆情生态的辽宁社会科学院社科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何茜表示,随着微信、微博等微传播覆盖率不断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增加,普通民众一时间难以分清消息源真伪、权威与否,给虚假信息留下了可钻空子。
与此同时,除了内容方面滑向无底线的感官消费和底层炒作,收视数据、阅读量也频繁出现造假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近一半以上的直播平台名存实亡,原创内容和实体用户很少,数据不少源自造假,甚至出现机器人刷单。
法律专家认为,恶意刷流量的行为不仅会导致自媒体产业诚信危机,更有商业欺诈之嫌,减损行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何茜建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自媒体的合理管控,与扫黄打非办等相关部门、机构有机协作,对跟风转载者予以教育引导,以观后效。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等专家建议,除了提高网络普法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成立行业协会相互监督,宜从新闻立法的角度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对未经授权即转载、抄袭他人原创作品的行为,畅通投诉渠道,明确执法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加强监管或授权行业机构审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