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获悉,易到正在寻求接盘侠,而就在周航公然叫板乐视的前一天,4月16日周航和乐视已经在内部经历一轮交锋——周航力主引进新投资者,但因为价格太低遭到乐视拒绝。
周航最近一次公开演讲,是2017年3月27日在湖畔大学第三届的开学典礼上,他说:“失败就是创业的一种宿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东西。”在他说下这席话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失败了,但没有预见到还不到一个月,他会把积攒已久的情绪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4月17日晚间,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发表个人公开信,披露易到存在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之后易到和乐视的互怼成为中国互联网圈的焦点。周航为什么和乐视公然决裂?导火索是什么?又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透过双方言辞激烈的交锋,这些问题悬而未解。
针对此,《财经》记者独家获悉,易到正在寻求接盘侠,乐视会卖出一部分老股,但不愿放弃控股权。而就在周航公然叫板乐视的前一天,4月16日周航和乐视已经在内部经历一轮交锋——周航力主引进的投资者,遭到乐视拒绝。
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乐视曾和多位机构有过接触,其中有三次谈判较为核心:一是携程,据接近易到人士透露,其目前是易到第三大股东,持股6%上下;二是某想进入互联网的大型投资控股型企业,有业内人士猜测是复星,其正是周航在4月16日向乐视力荐但遭到拒绝的企业;三是乐视在公告中提到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告中乐视表示,已经与战略合作伙伴拿出解决易到问题的方案,但未透露具体企业名称,该企业是乐视所看中的接盘者。
接盘者之争,或许是周航此次怒怼乐视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
公开信发布不久,乐视控股联合易到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乐视从未挪用过包括用户充值在内的易到任何资金,而且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并称要对周航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周航发朋友圈回应:“如果,向我泼脏水能解决司机提现的问题,能协调好充值用户打不到车的问题,可以解决司机围攻易到办公室的问题,那好,可以尽管泼多点。”
事实上,这并非周航第一次想要引入接盘者,其上一个想要引入的就是携程。
早在2013年,携程就已入股易到,虽然是第三大股东,但所占股份并不高,在6%上下。据携程年报显示,2013年12月和2014年8月携程两次入股易到,共计5300万美元。资本注入之外,携程还和易到展开业务合作。2014年1月,在携程与易到共同举办的发布会上,双方共同宣布,携程将在各个环节接入易到服务。
携程有意进入出行领域,意在布局整个旅游出行生态。工信部华信研究院特邀研究总监刘志毅对《财经》记者分析:第一,携程作为国内最大的旅游厂商,出行是它的核心战略支持,收购易到能够帮助其完成整个旅游出行的部署;第二,携程对高端市场和个性化的商旅布局很重视,易到在专车市场是领先者,在国外也有一些布局,符合携程国际化和走高端市场的定位。
“对于现在的旅游行业来说,整体化的出行旅游平台才是方向,产业链需要一体化,单干是没戏的。”刘志毅说。
此后2015年6月,有传言称,携程要全资收购易到。易到当时回应,携程已经是易到的股东,对于全资收购或控股一事,不予回应。仅仅几个月后,2015年10月19日,乐视宣布乐视汽车正式签署对易到的股权投资协议,乐视汽车获得易到70%的股权,为易到的控股股东,据外界估计,乐视的投资金额在7亿美元上下。
一位前易到用车的高层告诉《财经》记者,易到最终选择乐视是看中后者的生态布局。对于乐视来说,其增加了一个承接汽车的平台;对于易到来说,乐视为易到带来了资金和生态资源,比如乐视手机可帮助易到触及用户,这事实上延长了易到的战斗力。但不料,在2016年下半年乐视受到资金链问题影响。“八个火箭,一个火箭起飞了,带动其他七个,但是那个时间点,八个火箭都80%的燃料都起飞不了。”他说。
另一方面,乐视的文化在易到内部的融合上,也存在问题,这导致一批老易到人离职。乐视控股易到后,周航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直到4月9日有消息传出,周航已加盟顺为资本,出任投资合伙人。
周航想要引入投资者,应有对乐视资金链和价值观的双重不满。有业内人士认为,其希望借此“顺势回归”。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乐视没有接受的原因是,携程的出价太低。对此,携程公关部门负责人回应《财经》记者,不予置评。
对于周航推荐的想进入互联网的某大型投资控股型企业,乐视拒绝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价格低,另一方面是乐视认为与其生态的协同性弱。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周航近日的激烈举动,是为了给乐视方面施压,同意其投资者方案。
对于乐视最想要推进的接盘者,《财经》尚未获知,但据《财经》记者统计,乐视汽车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有博世集团、北汽、比亚迪和东风。
四月底、五月初,多地网约车新政过渡期届满,政策的第二锤落下后,政府层面的执法力度和网约车行业前景都不甚明朗。加上在现有行业格局下,拥有自有流量入口的平台还在进入,希望分食网约车市场,2017年2月美团打车上线,在南京地区试运营打车业务就是一例。
在行业前景不明晰的情况下,易到自身也已危机重重。《财经》此前报道,易到用车每个月需要烧1-2亿人民币以和滴滴竞争,并且看不到烧钱结束的那天。
“易到这个充一百返一百二的模式很危险。这意味着一个很大的资本窟窿。”互联网资深评论人士洪波告诉《财经》记者。一位接近易到的人士告诉《财经》,按照易到每天100万单,高峰时期每单补贴7块钱计算,其一个月要烧2.1亿,还不包括其他运营、人力等成本。
此时接盘易到,不管最终是那家企业都面临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