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共有108个中央部门公布了今年的预算。总的来看,中央本级2017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限额61.47亿元,比2016年预算限额减少了0.31亿元,继续“只减不增”。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贾运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实习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贾运可
4月7日9时许,财政部官网晒出了其2017年部门预算,中央部门年度预算公开的大幕就此拉开。与往年相比,今年预算公开的时间约提前了8天,增加了6个部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共有108个中央部门公布了今年的预算。总的来看,中央本级2017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限额61.47亿元,比2016年预算限额减少了0.31亿元,继续“只减不增”。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环保部等在内的10个部门首次公开了重点项目的预算情况及支出绩效目标。
预算公开部门有所增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多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比如,财政部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6067.87万元,同比减少78.61万元,主要原因是对公务接待费支出进行了压减。另外,2017年国税系统“三公”经费预算数同比减少5007.65万元,降低了3.75%,主要原因是压缩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央部门公开内容会更细化,除“三公”经费支出表外,还包括收支总表、收入总表、支出总表、财政拨款收支总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等7张报表。
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从不同层次、角度反映部门收支总体情况和财政拨款收支情况。除法定涉密信息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最底级的项级科目,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进一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最底级的款级科目。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曾康华认为,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方面的制度正越来越完善,把一些专门事项加以解释、说明。同时,老百姓比较关心的三公消费也公布了,上一年度的预算是多少,决算数是多少,这样人们就可以对照并了解预算执行的效果,公众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此外,记者注意到,今年预算公开部门有所增加,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社会主义学院等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预算。
首次公开重点项目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了部分重点项目的情况,科技部、教育部、环保部等10个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了10个重点项目的项目文本等信息。这意味着,今后人大代表和公众对于国家重大专项资金,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公共卫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都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都可以依照绩效目标和指标“对号入座”并开展监督。
以环境保护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管理项目为例,2017年,该项目安排财政拨款预算18448.26万元,包括117个二级项目。其中,大气污染防治计划(规划)实施与评估705万元、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支撑940万元、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575万元。
另外9个项目包括: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专项经费项目、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运输部中央水域救助专项业务费项目、水利部水文测报项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专项任务经费项目、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国家统计局普查及大型调查项目、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与管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10个部门在公开 10个重点项目情况时,同步公开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包括:项目年度绩效目标,量化的绩效指标,如产出的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等效益指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以促进社会监督。
“此次公开绩效目标,标志着中央财政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上又迈出重要一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中央政策落实“不跑偏、不走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更好地反映部门履职能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