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五大国有行日均赚25亿元 存贷息差贡献越来越弱

    林晓丽 2017-04-02 11:33

    去年首度出现国有大行净利润增速负增长的情况

    截至昨日,工农中建交等五大国有行的2016年年报已悉数披露,而国有行上市以来首度出现净利润增速负增长的情况。

    据中行昨日公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645.78亿元,较去年末下降3.67%。而其他四家国有行净利润增速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即便如此,五大行的净利润总计9254.38亿元,日均赚25.35亿元。

    净利润增速方面,五大国有行在经历了2013年的两位数,到2014年年末的个位数,再到2015年接近零增长并录得上市以来最低净利润增速后,去年则是首度出现国有大行净利润增速负增长的情况。

    对于净利润增速的下滑,中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要注意到该行同期拨备覆盖率逆市提升,较上年末提高9.52个百分点,达到162.82%。

    不过,去年净利润增速出现负增长的并不只中行一家。首次在上交所披露业绩报告的江阴银行,净利润增速则为负4.49%。

    其他国有行中,农行拔得头筹。农行的净利润增速从前一年的0.62%回升到了1.86%。建行的净利润增速也从前一年的0.14%回升到了1.45%。

    工行及交行净利润增速与上年持平,分别为0.4%以及1.03%。不过,工行全年实现净利润2782.49亿元,依旧遥遥领先于其他上市公司。  不良资产增长势头得到遏制

    相较2015年五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全部双升,2016年,建行和农行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回落。

    截至2016年12月末,近两年不良率较高的农行不良贷款率为2.37%,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而交行和中行小幅上升,工行涨幅最大,不良率为1.62%,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同时,工行2016年拨备覆盖率为136.69%,再次跌破150%的监管红线。

    不过,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自去年四季度开始,银行的资产情况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不良贷款新增额在这个季度减少,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剪刀差”缩小,拨备覆盖率也在小额回升,稳中向好态势已经显现。

    “预计今年的资产质量比去年更好些。”易会满表示,今年中国经济企稳回暖的外部环境比以前好很多,而先行指标均出现了积极变化,同时,工行也针对信贷加强管理。

    建行董事长王洪章也认为,不良贷款率未来在一段长时间都将越来越好,今年继续加大不良贷款控制力度。

    不过,资产质量转好并不意味着不良拐点出现。农行首席风险官李志成警告称,今年银行的资产质量还面临两大风险挑战:一是去产能和对僵尸企业的处置会对部分银行客户的信贷质量产生劣变;二是各家银行上千亿规模的关注类贷款的风险还需大力管控,防止过多下沉为不良资产。

    存贷息差贡献越来越弱

    五大国有银行的利息净收入的增幅全部为负,此外,已公布年报的其他银行,大部分也在负增长行列。

    某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的多次降息,以及信贷需求不足,银行贷款规模增长有限。在政策的调整下,存贷息差也逐渐收窄,对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也非常直接。不过,美元加息、国内市场化利率上行,这些都是2017年息差有望改善的积极因素。

    面对利息净收入的减少,商业银行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也体现在非息收入的快速增长上。据了解,非息收入主要由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其他非息收入两部分组成。

    据各家银行年报显示,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和招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分别为1449.73亿元、909.35亿元、1185.09亿元、367.95亿元、608.65亿元,增速分别为1.1%、10.2%、4.39%、5.05%和14.82%。

    “从国际银行机构的收入结构来看,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作为信息中介、资源中介、服务提供商等,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依然是转型的落脚点。”一家股份制银行高层称,“发达国家银行机构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会高达70%~80%,而国内银行目前可能占比只有20%。”

    四大行中,中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达到37%,农行、建行均在30%以下。

    上一篇

    雄县召开紧急会议:中介及开发商即刻停止一切售楼行为

    下一篇

    【雄县房产市场众生态:中介声称已有成交 买房者有人担心违约金有人现场手写买卖协议】4月2日,记者来到昨日在雄县紧急开业并正式迎客的房产中介店内。该中介店工作人员称,“昨天有成交,现在所有的买卖房都不能过户,都是私下交易定好的。”记者注意到,门店内,有不少购房者商量着“违约金”的事情,“他们不退违约金怎么办呢。”一位女士表示。记者也注意到,现场已经有人在手写房屋买卖的协议。(每经记者 苏杰德 段倩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