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勇表示,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玉米播种面积13年来首次下降,未来也将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每经编辑 彭斐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陈俊杰
作为玉米油巨头西王食品(000639,SZ)的创始人,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对玉米有着独特感情,对于玉米的供给问题,他也有独特见解。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勇表示,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玉米播种面积13年来首次下降,未来也将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6年,为解决玉米供大于求的问题,我国启动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实行了8年的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王勇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内,我国的玉米产量将不会出现大幅增产,玉米需求将以每年均值836万吨的增量递增,且呈现刚性增长,产消缺口的产生将导致庞大库存的逐年减少。
为此,王勇建议,“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过程中,要灵活统筹,坚守底线,要以市场为导向,确保玉米的有效供给,确保市场供求平衡稳定。”
超两亿吨库存压顶
3月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召开记者会,农业部负责人就“农业供给侧改革”答记者问,玉米成为第一个被“点名”的作物。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指出,改革推进一年以来,我国籽粒玉米已调减3000万亩左右,对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消化起到作用。从政策层面,对玉米种植的调控显然还在加强。韩长赋表示,2017年,我国要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累计调减总量争取达到4000万亩。
在王勇看来,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前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随着改革的推进,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玉米播种面积13年来首次下降,未来也将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上年减少2039万亩,减少3.6%。
而在2月9日,国家粮食局印发《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国有粮企改革和加快粮食“去库存”等多项供给侧改革措施。
《要点》提出,认真落实粮食“去库存”总体方案,合理确定销售计划、销售价格和销售方式。深入研究消化粮食特别是玉米库存、扩大有效消费新途径,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配合做好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使用区域工作。
“今年将是玉米产业深度调整的一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称。而调整的关键,则是当前库存的消化。
来自方正中期研究院的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底,玉米临储库存为2.3亿吨,2016/17年度的产量预估为2.2亿吨,国内总消费预估为1.9亿吨。
市场倒逼结构调整
实际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玉米产业的调整,就特别提出,一要“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二要“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
韩长赋透露,去年,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启动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实行了8年的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就是市场化收购,加上给农民补贴,这是我国粮食收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韩长赋同时表示,现在看,这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理顺了价格,激活了市场,提高了竞争力,带动了玉米加工,也倒逼了结构调整。
“玉米真正供人食用的部分只占15%到20%,其他80%左右都用于工业原料和饲料。”在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看来,这么多的库存需要创造新的需求才能消化掉。
作为西王食品的创始人,王勇深知其中门路。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库存将让玉米加工产业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玉米加工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2016年12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大宗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粮棉油糖加工特别是玉米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王勇表示,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葡萄糖、果糖、玉米绵白糖,可作为蔗糖的替代品,也将导致玉米消费的增加。在欧洲,蔗糖体制已经终结,玉米淀粉糖将迎来发展机遇,玉米消费增加已是必然趋势。
“我们去年玉米面积减少了近3000万亩,那些停产、半停产的玉米加工企业都转起来了。因此,对我们的粮食产量的年度间合理性波动,我们也要理性来看。”韩长赋表示。
王勇建议,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过程中,要灵活统筹,坚守底线,要以市场为导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降低改革成本,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玉米的有效供给,确保市场供求平衡稳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