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宏观经济状况让广大投资者吃了定心丸的。总理报告明确指出,2016年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这些经济数据表明,对中国宏观经济没必要过度悲观。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信息满天飞,其中最重磅的信息当属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报告传达出哪些重磅信息和政策信号?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梳理信息、读懂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让广大投资者吃了定心丸的是宏观经济。报告明确指出,2016年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这些经济数据表明,对中国宏观经济没必要过度悲观。
普通投资者需要读懂的是,今年GDP目标主动下调至6.5%,并不代表政府认为2017年GDP增速将低于2016年,6.5%是“底线”而不是可上可下的“中枢”。业界认为,这是GDP目标的首次“主动下调”,与2012~2016年的“被动下调”有根本性区别。主动下调为继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留了空间,避免出现被GDP目标束手束脚的局面。
市场预计,2018~2020年GDP目标都将不低于6.5%,GDP目标也将呈现L型的特点,2017年是GDP目标L型“横”的拐点。同时,6.5%的底线还是2020年完成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内在要求。换言之,2020年要完成两个翻一番目标,GDP增长要达到6.5%。因此,2020年之前GDP目标不会再下调,不会低于6.5%的底线。这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提法相吻合。
其次是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稳健中性”基调,其实质内涵是,“不再稳健略偏宽松”。在“稳健”的基础上加上“中性”二字,符合“去杠杆”的需要,有助于缓解M2/GDP快速上行的趋势。但“中性”是有量化标准的,M2目标下调至12%。
相比于2016年13%增速目标、2017年M2增速目标有所下调。有人认为,今年货币政策会收紧。其实,12%的目标高于去年的M2实际增速的11.3%,而今年1月份的M2增速也是11.3%。理论上,如果按12%的增速,2017年的M2规模将达到173万亿,这表明今年的货币政策环境不会过于收紧,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执政理念,决策层需要在稳增长和防范风险中寻求平衡。
2017年的CPI同比增长控制在3%以内,与2016年持平,2016年实际增长2%,预计2017年CPI中枢超过2.5%的可能性较低,而CPI中枢上行至2.5%以上之前几乎没有上调利率的可能。
就股市本身来说,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涉及资本市场的内容仅有43个字,即“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
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近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曾提到,但用词有差异:2014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2015年为“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2016年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今年则全句贯穿“深化”之意,这表明2017年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革之年、深化之年,仍然任重道远。
投资者最关注“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的提法。自2014年、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IPO注册制改革”之后,去年和今年报告都未提及IPO注册制改革,更是一并提创业板、新三板要“积极发展”,表明政府最高层已经肯定了创业板、新三板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业界预测,新三板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新三板改革无疑是今年建成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把融资、交易这些核心功能进一步提升,改革的重点是市场分层。
应该看到,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表述,字数超出了对资本市场本身论述的两倍。此外,李克强总理还在部署2017年金融体制改革时指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这将有助于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总体上体现了政策预期稳、市场运行稳和改革步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