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报今日罕见同时在头版发布针对重要股东频繁频繁减持、“精准”减持、“清仓式”减持等行为的文章,文章引述业内专家言论称,应完善相关制度,疏堵结合规范减持行为。
四大报今日罕见同时在头版发布针对重要股东频繁频繁减持、“精准”减持、“清仓式”减持等行为的文章,文章引述业内专家言论称,应完善相关制度,疏堵结合规范减持行为。重要股东及董监高都是内幕信息知情人,完善减持制度应注意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证券报:大股东与董监高减持或将从严监管
近期一些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频繁减持、“精准”减持、“清仓式”减持等行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在加大力度打击违法违规减持的同时,监管部门有望进一步完善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制度。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必须依法合规,不能恣意妄为。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应完善相关制度,疏堵结合规范减持行为。重要股东及董监高都是内幕信息知情人,完善减持制度应注意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证券时报:疏堵结合规范大股东恶意减持
若是合理合规的股份减持也就罢了,偏偏衍生出各类奇葩趣事。先是有还房贷、修陵园和改善中日关系的减持理由,后又有股东减持前后公司业绩“大变脸”的奇谈,这些不寻常的现象暴露出频繁减持、精准减持、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变脸减持等诸多问题。以山东墨龙“违规减持+业绩变脸”事件为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上市公司年度业绩预告从首次披露到修正的过程,竟成了大股东借机减持的“套路”。
这让人不禁要问,此类恶意减持是A股特色还是全球资本市场统而有之,为啥没听说美国、香港等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存在大股东恶意减持的行为呢?这或许与他们规范化的制度设计有关。
证券日报:大股东清仓式减持亟需规范 业界称可借鉴境外模式
因为在未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违规减持股票,深交所于2月14日对步步高持股5%以上股东钟永利下发了监管函。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再度引发关注,同时,监管部门也持续加大了对减持的监管,连发多个监管函重申减持规定,要求上市公司人员合规减持。
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导致其证券转让行为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中小股东。有市场人士分析称,随着上市公司进入2016年业绩披露期,以及不少公司纷纷公布“高送转”方案,因此此时股东的增减持动态显得颇为敏感,成为“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连发监管函,重申减持规定,足以见相关部门出手严管信披制度、维持市场稳定的决心。
上海证券报:参考海外经验 专家对大股东无序减持开药方
同样是买卖股票,不同的交易者在买卖股票时带来的影响却有不同。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由于身份特殊,在转让证券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远远大于中小股东的影响力。
近期,内地证券市场上出现了频繁减持、“精准”减持、“清仓式”减持等现象,其中不乏一些对市场造成恶劣影响的股东减持个案。产业资本大规模减持不但会令股市承压、危害市场健康发展,也会使宏观经济面临“失血”风险。
资深专家提出,从美国和我国香港市场的制度规则来看,其规范大股东及董事、高管人员减持行为的核心思路,均可概括为“疏堵结合”。规范、限制的具体要求,也都采用了限售期、减持方式、减持数量等几个维度。虽然锁定期不是太长,但与减持相关的交易申报、信息披露,以及减持数量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
上述专家还表示,这些规则对于维护证券市场稳定,防范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高管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综合来看,美国和我国香港市场的规定,对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更为有效。
由此,专家建议,我国内地证券市场可以在借鉴海外市场减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具体持股实际,有针对性地取长补短,完善关于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的制度规定,建立监管大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行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股东及董监高依法、透明、有序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