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可能到来的新打车难时代,有关部门还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在需要的时候对相关政策予以微调,以保证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合理水平。
在道路资源有限、交通拥堵普遍的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各类出租汽车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无疑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但面对可能到来的新打车难时代,有关部门还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在需要的时候对相关政策予以微调,以保证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合理水平。
近日,一篇吐槽上海打车难的文章《致滴滴,一个让我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在朋友圈刷屏。文章引爆了许多人近一段时间,因打车难或被迫加价打车而积累的情绪。昨天,针对网友质疑,滴滴出行推出弥补举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相关报道见A13版)
滴滴的“取消令”一出,意味着令网友强烈不满的被迫加价现象将得到缓解,但此举却完全无补于打车难。相反,正如滴滴所称,“这可能也将给部分乘客带来呼叫等待时间增加,打车成功率降低的影响。”也就是说,滴滴此项调整,在满足网友公平要求的同时,很可能加大打车难的程度。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波网约车时代的打车难?滴滴有关负责人此前在网络社区发表文章,称相关数据显示,随着春节临近,司机在线数量下降了近25%,订单数量则增长了30%。也就是说,“打车难”的主因是春节用工荒。
由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以及旅游、探亲等因素,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一些二、三线城市,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这一现象通常存在于保洁家政、餐饮、快递等服务行业。网约车虽说是共享经济,但归根到底也是服务行业,它与春节用工荒这个周期性难题不期而遇,也属正常。因此,将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归于供需失衡,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
春节用工荒导致一时的打车难,这种现实倒也不是忍不了,令广大网友更为担忧的是,这波打车难可能仅是网约车时代打车难的开始。去年7月份,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颁布了网约出租车管理办法,随后,各地根据新政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北京虽为新政实施设置了5个月过渡期,但不久后网约车须为京牌、司机须为京籍的规定都将严格执行。新政完全落地后,北京届时剩下多少网约车目前还不得而知,而上海的数据可作参考。据介绍,如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上海能继续接单的司机将不足目前的3%。
如何面对新打车难时代?有舆论直接将目前的打车难归咎于新政,认为网约车诞生后,缓解了打车难现象,受到市民欢迎,但这种共享经济形式正在受到准入条件等非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这将导致打车难问题再次变得突出起来。这种观点的偏颇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此前,在网约车最为红火的日子里,各种乱象已是有目共睹。首当其冲是驾驶员良莠不齐导致的安全问题,还有司机绕路、随意取消订单以及乘客维权难问题,蜂拥而至的外地网约车还加剧了城市拥堵和乱停车问题。同时,在补贴“蜜月期”过后,网约车越来越贵,也成为许多乘客的普遍感受。网约车行业早已乱象丛生,对其施以严格管理无可厚非。
在道路资源有限、交通拥堵普遍的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各类出租汽车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无疑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但面对可能到来的新打车难时代,有关部门还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在需要的时候对相关政策予以微调,以保证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合理水平。
其实,这一波打车难凸显的问题非但不是行政管理多了,而是管得不够。各地乘客对某些网约车平台的加价问题已经忍了很久,有关部门并没有适时介入,问题在网络上大范围发酵后,相关公司才被迫作出响应。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应以此为鉴,政策出台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监管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时刻掌握民间疾苦,以便对市场上的违规及不法者作出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