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陈宝国:拍戏坚守信条 不用替身是德行

    北京晨报 2017-01-10 10:30

    二战题材剧《最后一张签证》热播之际,主演陈宝国接受了媒体采访。在整个过程中,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像李雪健、陈道明、陈宝国这拨50年代生人的演员,他们身上有着某种共同的对表演的尊重和演技的苛求,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演戏是安身立命之本。

    二战题材剧《最后一张签证》热播之际,主演陈宝国接受了媒体采访。在整个过程中,记者最大的感受是,像李雪健、陈道明、陈宝国这拨50年代生人的演员,他们身上有着某种共同的对表演的尊重和演技的苛求,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演戏是安身立命之本。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演员和当下的流量明星最大的区别,你可以说他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们在不同阶段留下的作品会永远成为经典佳作;而流量明星虽霸屏市场,获利诸多,却唯独没有作品。

    聊创作

    拍戏坚守信条 要靠角色说话

    一部传奇剧《大宅门》,塑造了敢爱敢恨、顶天立地的大男人白景琦;一部刑侦剧《湄公河大案》,展现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视为己任的禁毒局局长的风采;一部年代剧《北平无战事》,诠释了手段卑鄙的国民党高官,空有一身党务工作者的虚伪做派,实则勾心斗角、残酷不堪;一部历史剧《老农民》,让大家认识了一位敢想敢干,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牛大胆;一部二战剧《最后一张签证》,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的外交官鲁怀山的形象跃然荧屏。而这些经典角色来自于同一个人——陈宝国。

    谈及为何会出演这样一部历史剧,陈宝国坦言是因为被作品打动,“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最终你能够决定去参加这个项目,标准就是这个作品打动你的程度。”在读剧本的过程中,陈宝国透露:“我在看剧本的时候很多次产生感动、冲动,以至于忘我地喜欢上这个人物。”

    拍摄期间,剧组远赴布拉格取景,其实,陈宝国与布拉格的缘分远远不只这次拍摄。在30年前,陈宝国就曾随电影代表团去过一次布拉格。此次因为《最后一张签证》故地重游,陈宝国坦言感慨良多:“不论是子承父业的小酒馆,还是寻觅不见的毛毡帽小店,或是有全世界服装库存量最大的捷克电影制片厂,面对熟悉的场景,人生其实挺有意思。这次除了拍戏之外,还能走到我曾经走到过的地方。”

    在赴布拉格进行《最后一张签证》的拍摄前,陈宝国刚刚结束《老农民》和《湄公河大案》的工作,入戏之深、压力之大,让这位资深实力派演员一度借助药物来缓解失眠的症状;而且那两年的时间接拍了5部戏,陈宝国直言确实太累了。谈及为什么要如此高强度地创作时,陈宝国评价那段时间是自己的“黄金期”,碰到这样的机会很难得,所以即使是因劳累而病倒,也要咬牙坚持。在经历了生理上的极限之后,陈宝国表示需要调整节奏,“喜欢的戏就拍,不喜欢的戏就把速度放慢,一定要拍自己喜欢的。”做演员要靠角色说话,宁缺毋滥,拍自己喜欢的戏,不违心地工作,去享受这个过程,这是陈宝国一直坚守的信条。

    评行业

    艺术真谛是真实 真听真看真交流

    不论是这次在《最后一张签证》中饰演副总领事鲁怀山,还是《湄公河大案》中的公安部禁毒局局长,陈宝国饰演过的角色,大多都是有豪情、充满仗义感的人物。对于这样的评价,陈宝国却表示有不同的看法:“我不想给观众一个刻板印象,希望尝试更多的角色。”陈宝国还以两年前在《北平无战事》中出演反派角色为例子,表达了自己对于“演员应该古、今、善、恶都去演”的看法。但不是说你演了就完了。你得把他演好,演得要好看、耐看,经得起推敲,这才算是你完成了一次创作。”

    在陈宝国看来,演员对角色要有仪式感,这就好比“有的剧作家要沐浴、要焚香,因为他在写他心目当中很敬仰的人物。虽然只是一个人物、一个角色而已,但是我觉得创作者都应该具有这种心态。这种心态对于好的作品创作是必备无疑的。”说回演员这个职业本身,陈宝国直言:“这种仪式感要从拜读剧本开始,一直延伸到表演,到最后呈现给观众。就像你进入一个‘圣殿’,你是一个‘修行者’,你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如何高大,不要想用自己来代替角色。其实在我每一次创作当中,警告自己比放任自己的成分要多得多。”

    面对当下小鲜肉演戏面瘫、自我重于角色、大量使用替身等情况,这位资深实力派也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武打戏可以有替身,但文戏用替身就实在不能理解。陈宝国以往的作品大多是皇帝、工人、农民、商人、官员等,和武打的关系不大,所以所有拍摄都是亲力亲为,“这是德行,什么都可以,但不能丧德行。要对得起戏,对得起观众。”他更是直言如果安排了替身,“你爱谁谁,我跟他撺儿了。”除了不用替身,陈宝国也从不串戏。他曾看到有观众留言说:“是宝国老师演,这个戏我要看,至少是一种保证。”

    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很多新的电影制作手段出现,比如CG电影,特效电影,很多时候需要演员在绿幕前自己演。对于热爱表演的陈宝国,他坦言自己不是没有过那样的经历,在2015年北京卫视热播的开年大戏《老农民》中,拍摄后期因为演员的档期问题,很大部分都是陈宝国一个人完成的,也算是一次相似的经历。虽然最后的效果很好,但陈宝国再次强调“艺术的真谛是真实的,真听、真看、真交流,说了这么多,头一个字全是真。”

    ■记者观察

    戏比天大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高满堂和陈宝国表达了对当下某些行业现状的不满。比如,高满堂就直言,“观众认识鹿晗、李易峰,却不了解历史。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历史剧、抗战剧,但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随意扭曲历史事件,我对此真的很气愤。我们最起码应该尊重历史,秉持正确的艺术追求,能给后人留下一些真实的、珍贵的、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以及“在选角上面,我也纠结了很久。很多人都建议我使用小鲜肉,但我可受不了他们女里女气的,我一定得选有实力的演员。”陈宝国也完全不能理解“文戏”用替身以及轧戏等这些不敬业的行为。

    其实,这不仅是一代人骨子里的血液,也是他们从“戏比天大”的环境中一路走来的做事理念。以高满堂和陈宝国合作过的四部剧《钢铁年代》、《大河儿女》、《老农民》、《最后一张签证》为例,高满堂的那句“作品要上去,编剧要下去”已经成为圈内名言,从成名作《闯关东》到正在筹备的《老中医》,高满堂和学生一以贯之地下去采访、寻求素材,通过生活激发出创作的惊喜。

    陈宝国更是有太多的敬业细节,他经常会为了一场看似普通的戏颠来倒去地考虑人物关系和戏剧矛盾的合理性。在《钢铁年代》中,冯远征饰演的杨寿山因为工作不顺起了寻短见的念头,陈宝国饰演的尚铁龙昼夜奔波,终于找到了已经冻僵在河面上的杨寿山。这场戏原本的设计是尚铁龙需要边喊边往杨寿山的方向奔跑,但是陈宝国的考虑是如果边喊边跑势必会更加激发对方“求死”的心理,而如果一路奔跑在冰面上显然又不符合生活常识,因此,在陈宝国和冯远征几番商量后,才有了最终的呈现版本:陈宝国弓着腰、小心翼翼地在冰面上跑,到了冯远征背后将其扑倒,拖到安全地方,背上之后再开口说话。

    在《大河儿女》中,在拍摄一场“黄河活埋”戏的时候,气温环境十分恶劣。在这场戏中,陈宝国需要激烈反抗,又要跪地求饶,因此很消耗体力。有人建议陈宝国休息一下,但是陈宝国坚决不同意,所有的戏他都坚持亲自上阵。

    在《老农民》中,陈宝国第一次饰演农民。全剧他一共有一千多场戏,从春节后进组一直拍到夏天才杀青,牛大胆两件棉袄不离身,冬天湿冷夏天捂汗……在六个月的拍摄期,陈宝国把自己关禁闭,不与任何人聊天、吃饭,把自己放空,沉浸在牛大胆这个角色里。

    即便如此,记得在《钢铁年代》播出时,陈宝国曾说特别不愿意去说拍戏有多苦,干的就是这份工作。对比眼下,拍戏期间能够全程呆在剧组、配合剧组完成抠像就被赞敬业,真是令人唏嘘不屑。

    上一篇

    重要股东与机构看好7家公司 10家给予一股买入评级 (附股)

    下一篇

    【华体集团、阿里、腾讯否认竞购中体产业控股权】中体产业第一大股东拟转让的公司22.0733%股份迎来4家意向受让方,此次转让的股权总价将超过42亿元。华体集团、阿里体育、腾讯体育相关人员均否认将参与中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