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加快形成 “一校一总部两基地” 空间布局

    成都日报 2017-01-06 11:10

    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成都市将加快形成“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空间布局,努力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为本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地方税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一校:西南交大

    一总部:金牛研发总部

    两基地:新都制造基地、新津制造基地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占地1000余亩、高度自动化的园区引人关注。7号线列车、有轨电车等这些“成都造”轨道交通产品在不久的将来,将穿梭于城市之中,服务于环保低碳的绿色出行。

    地铁5号线交子大道站施工现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目前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12月5号线一、二期工程将同步开通运营。”成都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成都市已确定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在城市交通上,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而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成都市将加快形成“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空间布局,努力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为本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地方税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加速成网

    规划建设都安上“加速器”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轨道交通是其中一张重要名片。纵观世界,巴黎、伦敦、东京等大城市,无一不拥有便捷发达的轨道交通线路网,轨道交通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中将发挥巨大作用。而成都飞速发展的地铁网络不仅为成都市民提供了更多便捷出行之选,分享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的“红利”,更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年伊始,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年度“工作清单”就已经出炉——今年,我市将加快建设包括地铁1号线三期、5号线一二期、有轨电车蓉2号线等在内的多个轨道交通项目,新开工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都江堰旅游客运专线;年内开通4号线二期、10号线一期和7号线。

    加速成网,既是我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基调”,也是建设推进的“主旋律”。

    加速成网,规划先行,成都市首先从规划层面大手笔绘制出宏伟发展蓝图,为下一步建设提供指引。就在去年11月,总里程达到2450公里的、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复。批复的《规划》中,远景线网由46条线路组成,其中市域范围内线路总长约2278公里。该规划实现后,将实现“公共交通占机动化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0%,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的80%”的规划目标和“线网密度不低于1公里/平方公里,10—15分钟可达轨道车站”的标准规划。未来,轨道交通将实现“双核”相互衔接、线网便捷换乘;在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基本实现每800米即有一个轨道交通的站点。

    加速成网,加速建设是极其重要的支撑。目前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年年刷新纪录。今年,新开工项目加上续建项目,成都市全年将实现地铁及有轨电车在建里程450公里以上,再创新高。而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每年至少开通两个轨道交通项目”的部署,今年我市将再开通3条地铁线路,在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已经搭建起的成都地铁线网中最为重要的“米字骨架”之上,进一步扩大线网规模,为更多乘客提供出行方便。

    带动产业

    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大发展

    成都市自启动地铁建设以来,一直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努力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为本地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税收,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预计到今年年底,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达到1000亿元。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2016年—2025年将是成都地铁投资额度最大、建设里程最多、建设任务最重、运营线网最密的十年。2016年—2020年,成都地铁每年将开通运营两个项目,到2020年,成都地铁将开通运营里程500公里以上,实现在建里程150公里以上。根据成都地铁新一轮建设规划和第四期建设规划,到2025年末,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规模不少于1000公里,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6000亿元,仅列车采购就将达到5000辆以上。

    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形成“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空间布局,预计2017年底,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达到1000亿元。按照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规划,我市将全面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力争配套率达到50%以上,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大发展。

    在地铁装备领域,成都市大力支持外地轨道交通企业在成都设立生产基地和测试平台,实现本地化制造和软件开发。目前已吸引中车青岛四方、中车长客、卡斯柯信号、北京交控、阿尔斯通、今创集团等一大批车辆、信号、车辆及大部件、牵引系统厂商在成都设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或测试平台,特别是3号线、4号线的B型列车已在中车新津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该基地已具备年产800至1000辆城际车、地铁车的能力,同时还具备500组现代有轨电车、轻轨车的整车生产能力,可实现产值50亿至100亿元。7号线A型铝合金列车已经在中车成都产业园下线,该产业园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

    与此同时,成都地铁公司已经与金牛区、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中国中车共同发起成立“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铁二院、西南交大、中电十所、中电二十九所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大力促进轨道交通“成都研”、“成都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地铁建设领域,一方面,推动轨道交通建设,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等企业在成都设立子公司。另一方面,地铁工程建设所需的钢材、水泥、管件、电器开关、电线电缆、墙材、防水材料、沥青路面材料、干混沙浆混凝土等均100%使用我市地方产品;挖掘机、起重机、钢支撑、脚手架、模板等施工机具均在我市建材市场租赁。海瑞克、中铁装备、铁建重工等企业生产盾构的主要结构件都在成都生产、组装;管片均在成都生产。在地铁建设工程领域大力使用本地配套产品,极大带动了我市建材、机械装备制造、租赁等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

    借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雄风 蓉欧快铁跑出中欧班列第一品牌

    下一篇

    【环保部:京津冀重污染天气持续,31城维持红色预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过程仍将持续,31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在督查中发现有企业搭建发电机擅自复产。(人民日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