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并没有到拐点,票房数字拐了一下是基于“票房泡沫或虚假装饰”被挤掉。但不代表电影市场就不行了。2016已结束,中国电影春天还会远吗?
每经编辑 谭飞
谭飞(影视投资人、制作人、监制)/文
影视投资人、制作人、监制 谭飞(本人供图)
电影市场并没有到拐点,票房数字拐了一下是基于“票房泡沫或虚假装饰”被挤掉。但不代表电影市场就不行了。
——谭飞
2016开年的时候,我被邀请参加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栏目,录一期关于中国电影产业的专题,当时嘉宾还包括尚未跳槽的叶宁,以及陈思成、大鹏等人。台上台下一帮人对2015佳绩总结的同时,也对2016年的成绩信心满满。当时有个话题是:2016年全年票房是否有可能突破700亿元?结果很多嘉宾认为可以突破,这话当然不是信口开河,按照2015年相对上一年40%~50%的票房增量来讲,2016达到或超过700亿元,并不是天方夜谭。当时嘉宾们兴高采烈、热血沸腾的讨论劲儿,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然而,300多天过去,2016年结束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成绩却是500亿元都很难达到。按月份算,有好几个月的增长率甚至为负。在中国经济普遍不景气情况下几乎唯一的“亮眼指数”也不再亮眼,拐点论甚嚣尘上,业界大佬们不得不跳出来驳斥拐点论,认为这是跑猛了之后的自然回调,中国电影市场未来依然一片光明。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电影在公私舆论场已不再是那个满含优越感的好学生,而成了被质疑的对象。
“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既没有到拐点,也不是说就前路光明无阴影,真实状况应该是处于两者之间。”
在票补满天飞的2015年,电影市场靠着人为“嗨药”到了一个高度,这并非正常。而2016年由《叶问3》开始的整顿幽灵场及杀票补风,才让电影市场的真实状况浮出水面。即2015是不真实的,2016则相对真实。从票房数字也看得出来,票房增长率猛降甚或呈负数的时间轴背景正是主管部门相关举措出台之后。如果按2015的政策标尺以及部分电影从业人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劲头,票房数字真可能很漂亮,漂亮得就像那些做工精密的假玉。
有人一定会说,2016年银幕数比2015年增加近10000块,票房总数只是微涨,说明单位产出在下降。这话当然有道理。但我们要看看电影来到2016年又面临什么样更惨烈的“争夺眼球”的竞争。以前跟电影比赛的有图书、网络、游戏、电视、视频等等,2016还遇上直播大火,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大火,有多少人的注意力及时间消耗被吸引过去了。电影依然算艺术王冠,但它面对的注意力竞赛非常激烈,如果优秀作品不能做到层出不穷,那么就很可能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2016年确实算不上一个电影大年,虽然《美人鱼》《盗墓笔记》这些片子票房破了10亿元,但国产片整体的艺术水准和口碑并不是特别理想。我认为,除了不可抗的某些艺术和政策规律外,2016国产片质量相对一般的原因有三:其一、前几年大量热钱涌入,产生了一大批不专业的投资人,他们投资的电影在2016年出来了,但他们不专业眼光下的电影艺术质量很难保证;其二、上市及并购重组等热炒概念影响下,部分公司做了一批纯粹为了赚钱,为产生利润的电影,但越想挣钱越不容易弄好电影;其三、前两年的IP热潮,导致2016年出现一批所谓大IP电影,这些电影形式大于内容,不容易出现精品。
实际上,上述三点原因也可整合成一个原因,就是资本的力量。
“资本力量导致了某些作品不尊重艺术规律,不尊重质量规律,结果本末倒置,惨败收场。”
说起资本力量,有个公司和人不得不提,万达王健林。2016年王健林及万达在文化领域有三桩大事:万达院线中止收购万达影视、传奇影业,以及在好莱坞宣称中国电影票房会过三百亿美元,还有就是跟华谊兄弟的撕逼事件。我不愿把王健林说“万达主题公园”要战胜迪士尼列入其中,因为那明显就是标题党式的不花钱炒作。
而中止重组背后当然大背景是证监会收紧了对影视娱乐行业并购、重组的审查、监管,尤其是对跨领域重组的监管,此前稻草熊影业、乐视影业在内的一大帮有明星股东背景的公司被证监会拦下来就是强烈信号,靠着明星或概念获得惊人PE(Private Equity 即私募股权投资)倍数的时代结束了,超级资本玩家王健林这一招玩的是“以退为进”。王健林在好莱坞的演讲也是他的重要营销招数,是为他在青岛的东方影都造势的,他除了说中国未来票房数将达到300亿美元之外,还语重心长地“希望好莱坞提高自己的电影制作水准”,这话的高度之高,几达外星,直接让部分美国杂志把王健林的漫画画成了皇帝。
至于万达跟华谊兄弟的几番撕逼大战,也让整个影视圈为之侧目。事件的起因是本文第一段提到的叶宁先生,而高潮则于冯小刚导演《我不是潘金莲》遭遇万达低排片之后,忍不住写了一篇《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让华谊兄弟跟万达的矛盾公开化。实际上,因为王健林昔日爱将叶宁跳槽华谊兄弟,万达早在《摇滚藏獒》时就开始杯葛华谊兄弟的电影。但华谊兄弟因为缺乏强有力院线背景,一直忍气吞声,直到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小刚拍案而起,这事才成为一桩社会热点。这件事背后的深意是关于“垄断”的争论,支持华谊方认为,超大院线不应该借垄断之势想封杀谁就封杀谁;支持万达方认为,这就是市场经济,万达方有这样“任性”的权利。
尽管万达官方从未公开郑重承认在封杀华谊(王思聪也是在微博认认),但在我看来,对市场秩序而言,拿个人恩怨凌驾于商业规矩之上,并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有人振振有辞:当年好莱坞也曾走过这段。我觉得这个貌似有理的逻辑其实很荒谬:因为好莱坞也这么玩过,所以我们必须也来一次。按此逻辑,以前很多体育强国靠兴奋剂拿了不少金牌,那我们也必须先违规使用兴奋剂,才能发展为体育强国?!
这个国家在慢慢中等收入化,中产化特别要强调“程序正义”,意即不论你做的事是否正义,程序上应该合规。
“随着大城市的中等收入观众及小镇青年成为电影的主要票仓,他们的很多程序要求及内容要求将不断影响未来电影市场。再往后走,没有代入感,生活在真空里的电影将越来越难撬动观众的钱袋子。”
比如,是不是任何一个电影只要有3D版本都应该无原则地放?今年《谍影重重》事件说明,中等收入观众对舒适观影的需求有可能压过影院创收要求,这样的事情今后会越来越多。小镇青年对于电影作品不假不装、契合他们内心世界的内容需求将越来越迫切。
亮眼的东西来自2016年最后两月,大量好片年底为主管部门攒业绩。不论中国的《长城》《罗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潘金莲》,还是外片《血战钢锯岭》《萨利机长》《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都引发社会热议。如果说中国电影2016是一场血战的话,最后两个月就是“钢锯岭战事”,成败在此一举。然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电影票房最终达到457.12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仅3.73%。
而另一指标性大片《长城》的票房同样也为业界看重,虽然张艺谋导演罕见表示:“电影票房是商业电影的唯一指标”,而且这番“唯票房论”的背景是:陷入重重危机的乐视,需要强心针。但截止发稿时,据CBO中国票房显示,《长城》累计票房仅10.69亿元,远不及预期。
2016已结束,中国电影春天还会远吗?
(每经实习编辑 温梦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