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意味着在财政安排方面,规模要更大,2017年赤字率可能超过3%。目前中央政府的负债率不到40%,债务的增长是有空间的。他表示,“要容忍更多的赤字,政府的债务会更多,债务融资规模更大。”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张钟尹
每经实习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王可然
2016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财政政策采取从增发赤字和减税双边发力。
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意味着在财政安排方面,规模要更大,2017年赤字率可能超过3%。目前中央政府的负债率不到40%,债务的增长是有空间的。他表示,“要容忍更多的赤字,政府的债务会更多,债务融资规模更大。”
另外,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在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被压缩后,PPP模式在2017年有望成为撬动宽财政的支点。
2017年赤字率可能超3%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
2016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2016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这意味着政府花出去的钱远高于收入的钱,企业和个人将得到更多政府资金支持,进而激发市场活力。这一赤字规模创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赤字率也首次碰触了欧盟所谓“3%的国际警戒线”。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
对此,赵锡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7年赤字率可能超过3%,同时政府债务应该会更多,债务融资规模更大。
对于“3%的国际警戒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认为,3%赤字率红线是一个观念上的障碍,从目前情况看,3%的红线并无道理可言,与现在情况不吻合。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2012年至2015年,中国财政赤字率分别为1.5%、2.1%、2.1%和2.4%。而主要发达国家的赤字率经常突破3%,如2014年美国的赤字率为4.1%、英国为5.7%,法国为4%,日本为8.8%。
赵锡军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不是特别大,负债率不到40%,债务的增长是有空间的。他同时强调,“要保证财政支出的效用,重视对供给侧改革、稳增长以及保障民生的作用,而不是像撒胡椒面一样,没有针对性,效果很差。”
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目前来看,财政赤字率已到3%,2017年至少应延续该水平。如果有必要,适当提高一些也未尝不可。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分析,在当前经济下行、财政收入紧张的背景下,2017年继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需要进一步提高财政赤字率,“可能提高至3.5%左右。”
增值税未来有望实现简并
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4大行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在年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指出,营改增作为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最有力的降成本举措,减税降负效果已经并将持续显现。
据统计,5~10月减税2870亿元,加上1~4月份营改增减税847亿元,2016年1~10月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3717亿元。依此推算,预计此项改革全年减税超过4700亿元,加上带来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减收,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回顾营改增半年,有两个特点,一是力度大,二是普遍受益,各个行业和规模的企业都享受到了减税效果。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降低企业税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降低企业税负方面向前进了一步,总体税负来说,减税力度是很大的。”
另外,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根据不同的行业,目前增值税税率有17%、13%、11%和6%四档,未来这四档税率需要简并。
张德勇认为,简并税率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未来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此外,多位专家认为,我国增值税率存在下降空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表示,增值税税率可以由17%降至9%。
不过张德勇表示,“其他税种改革比如环保税、个税等目前还没有到位,降低税率方面不会力度这么大。”
PPP将成撬动宽财政支点
据申万宏源研究统计,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PPP落地规模达到1.56万亿元,落地率为26%。预计2017年有望加快落地,落地规模较2016年显著扩张。按照PPP项目周期,2017年PPP落地规模将显著高于2016年,预计为2万亿元至3万亿元。
有机构分析认为,在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被压缩后,财政政策成为当前重要抓手,而PPP模式有望成为撬动宽财政的支点。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考虑到财政的引导资金作为PPP项目的启动资金,对财政确实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国企相对来说能承担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同时与政府博弈的过程中,国企也更能承担一些风险。
2016年来民间投资普遍低迷,但由于PPP本身具有的存续期限长、风险大、收益低等特点,民间资本参与PPP积极性并不高。在现实的PPP操作中,国有企业参与度远高于民间资本。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表示,当前市场上不缺资金,但缺的是适合PPP项目的、成本比较低的、期限比较长的资金。“发改委投资司会同财金司也在研究设立PPP专项企业债券,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