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器人标准“滞后”成行业“痛点” 徐全平称5年内标准体系将初步建立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18 22:21

    机器人产业标准不完善掣肘市场的供需对接,这只是标准“滞后”的一个侧面。随着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关于传统标准落后、难以匹配供需等争议也随之而来。

    每经编辑 张虹蕾    

    每经实习记者 张虹蕾 每经实习编辑 姚治宇

    “很多客户都表示需要自动化提升效率,但是当做自动化的工作人员到客户现场往往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客户需要的东西和现有的标准无法匹配。”

    作为在机器人产业链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CEO石金博在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采访间和《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记者谈到标准这个词时,似乎有太多的话想要表达。

    机器人产业标准不完善掣肘市场的供需对接,这只是标准“滞后”的一个侧面。随着机器人产业不断发展,关于传统标准落后、难以匹配供需等争议也随之而来。        

    不过,变化正在发生,在此次的大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3项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制定的团体标准已经发布,后续的标准也将进一步出台。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自动化处副调研员徐全平表示,机器人标准体系将在5年内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

    标准掣肘供需对接

    在石金博看来,在标准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由于供给者和需求方信息的不平衡,在进行定制化的过程需要新一轮的研发,然后再次投入去满足客户的期待;此外,还要面临实施的结果和客户期待不相符的风险。

    石金博吐露的心声只是反映了不完善的标准擎肘了供需平衡,实质上标准的推进也和机器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2016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标准”也成为上各路嘉宾“争锋”的焦点之一。

    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辽宁)技术总监李志海则认为,机器人标准作为机器人质量基础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开展机器人检测与评定的依据,同时也是作为计量的重要价值体现;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副所长王勇称,质量和标准已成为制约机器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家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秘书长王爱国表示我国亟待推进关于机器人方面相关论证工作。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刘雪楠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过去标准尚未完善,市场上的确也有一些滥竽充数的机器人企业在“低门槛”时加入,而在标准监测认证依据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机器人产业的门槛也会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IEC TC59 WG 16 工作组召集人、IEC机器人应用技术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瞿卫新也在此次大会上提出--标准不是空洞的东西,要指导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回归用户体验,只有这样产品才有生命力,标准才有生命力,能呈现给到消费者原来不对称的信息。  

    “过去的标准更多的分散在行业里面,而随着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今年的标准化也迈出了一大步,标准涉及到技术怎么共享、产品怎么互联。”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对《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记者表示。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业界对于标准的讨论声音不绝于耳,而一系列的国家标准规划也在酝酿之中。

    如果给机器人标准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构建一个时间结点,徐全平给出的答案是5年内。

    徐全平称,第一阶段是到2018年,初步建立机器人的标准体系,制定约30项机器人的国家标准以及一批行业标准; 第二个阶段是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标准体系,累计约60项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在机器人领域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机器人品质水平大幅度提高,提升机器人国际竞争力。 

    目前规划的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础与支撑技术标准、检测评定方法标准、零部件标准、整机标准等;而零部件标准、整机标准、系统集成标准是机器人标准体系的主体,徐全平进一步解释道。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副组长谢兵兵称,我国现在的标准体系分成四个层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目前的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由政府主导制定,且70%为一般性产业和服务标准,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没有法律地位。 

    谢兵兵亦坦言,未来从国家技术标准层级来看,我国标准将分为国家标准(政府主导制定)、行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地方标准(政府主导制定)、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市场主导制定)。

    不过,变化正在发生。在此次的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于12月14日发布了涉及工业机器人专用电缆、弧焊机器人和灌装机器人3个领域的3项标准。

    这3项联盟标准亦被称为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的出台背后,意味着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不仅爱“大象” 深股通还青睐这4 只“招财猫”

    下一篇

    “风口”下的机器人产业众生相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