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万能险监管风暴开启 保监会检查组将进驻两大焦点险企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2-06 18:52

    万能险监管风暴真的来了。继12月5日保监会发文叫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权威渠道证实,保监会将于近日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其中,进驻前海人寿的检查组将由发改部牵头,进驻恒大人寿的工作组将由资金部牵头。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记者 袁园

    万能险监管风暴真的来了。

    继12月5日保监会发文叫停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权威渠道证实,保监会将于近日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进驻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其中,进驻前海人寿的检查组将由发改部牵头,进驻恒大人寿的工作组将由资金部牵头。

    据悉,检查的主要方向是对上述两家保险公司治理规范性、财务真实性、保险产品业务合规性及资金运用合规性开展现场检查,严肃惩处违规行为,切实规范其公司治理、业务发展和投资运作,维护市场秩序。

    监管行动的推进也意味着,作为中小型险企弯道超车的利器和险资在二级市场举牌的撒手锏,险企的万能险规模和业务结构正面临整改。

    事实上,万能险占比较高的险企并非仅前海人寿一家。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10月,有多家险企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主要为万能险)在规模保费中的占比较高,最高的可接近100%,占比超过60%的数量一共有15家。

    业内人士认为,当风暴开始时,在资本市场上较为激进的个别险企,可能会成为下一步的监管目标。其他万能险业务占比较高的险企,也面临业务转型压力。

    10余家险企万能险占比超六成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一个险种--万能险,它对保险公司的帮助不可谓不大:不仅在保费端贡献规模、抢占市场,还为险企在资本市场上频频举牌提供了弹药,因而受到了部分险企的热爱。

    然而,由于其存在经营风险且与监管部门倡导的“保险姓保”思路相违背,险企的万能险业务被不断收紧。保监会也连续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新规,对万能险业务的规模、经营管理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即便如此,这也没有挡住个别险企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正因如此,12月5日,保监会叫停了前海人寿的万能险业务,责令其整改。前海人寿方面表示,已经成立了整改小组,并承诺在12月底之前完成整改。

    "前海人寿要整改的内容主要是万能险资金分账户管理,这个主要是按照保监会对万能险的精算规定,要精细化内部管理,从系统上、财务上做到账户分离。"某中小型险企内部人士对记者《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个事情只要下决心做,集中人力物力,一个月整改完成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从目前险企的保费机构来看,前海人寿显然不是唯一一家万能险占比过高的企业。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1~10月,有多家险企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主要为万能险)在规模保费中的占比较高,最高的可接近100%,除开前海人寿,占比超过60%的数量一共有14家,其中安邦养老、中融人寿、昆仑健康、中华人寿、恒大人寿、君康人寿、华夏人寿、安邦人寿、渤海人寿等几家,万能险占比分别是100%、100%、96%、92.5%、91%、87.8%、76.2%、67.4%和66.6%。

    而在上述10多家险企中,多家都在资本市场有过举牌行为。以中融人寿为例,其从去年至今,已先后在资本市场举牌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鹏辉能源、真视通、天孚通信。

    1~10月万能险占比超过60%险企名单一览表

     

    公司名称

    合计保费

    万能险占比(投资用户新交费)

    安邦养老

    131.46亿元

    100%

    安邦人寿

    3068.44亿元

    67.4%

    中融人寿

    23.44亿元

    100%

    昆仑健康

    45.9亿元

    96%

    中华人寿

    11.7亿元

    92.5%

    恒大人寿

    413.09亿元

    91%

    君康人寿

    281.56亿元

    87.8%

    前海人寿

    899.57亿元

    80.2%

    华夏人寿

    1665.59亿元

    76.2%

    渤海人寿

    172.1亿元

    66.6%

    东吴人寿

    48亿元

    82.6%

    瑞泰人寿

    25.8亿元

    84%

    复星保德信人寿

    9.1亿元

    89.8%

    信泰

    121.87亿元

    80.2%

    英大人寿

    77.6亿元

    73.6%

     部分险企转型压力凸显

    “前海人寿新业务被叫停,更多的是对疯狂扩张中短期业务的保险公司一个警示,引导行业保险姓保,多做保障型业务。”另一中小型保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监管的本质是为了回归保障,如果这些在资本市场上较为激进的险企不整改和调整,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监管对象。

    保监会进一步强化万能险监管的信号持续释放,对于整个保险行业来说,自然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但个别中小保险公司或面临现金流压力。

    海通证券认为,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将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举牌行为或将进一步被抑制。一方面,由于中小保险公司的保费主要来源是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业务,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显著降低了中小保险公司高负债成本的新增保费。且根据此前规定,2017年4月1日前,中小保险公司大部分不满足规定的产品均需停售;另一方面,“偿二代”新监管体系下,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部分公司已逼近100%的监管红线。在此背景下,部分中小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增资、业务转型等方式有效应对以上压力。

    “偿二代主要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监管,这对险企的资金能力要求更高,险企想要将偿付能力继续维持在监管合法的范围内,要么转型,要么增资。”某寿险机构内部人士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表示,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一些较为激进的险企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

    上述人士认为,包括前海人寿在内的这些企业,即便是转型做保障业务,也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毕竟前边的业务较大,需要消化需要一段时间。同时,其认为,增资会成为很多险企的下一步动作。"尤其是在近期,很多保险机构都在推动增资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期有多家险企完成了增资,这之中包括渤海人寿、中融人寿、招商信诺人寿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京城房贷利率“八五折”优惠仍是主流 银行:“新增申请或明年才能放款”

    下一篇

    每经18点:华为拿1500亿发年终奖,你相信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