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们看到的所有的电视节目、电视剧,可以说他们的收视率90%以上都是假的。”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12月3日的第七届财新峰会上“炮轰”曾经电视行业收视率作假问题。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剧公司之一,光线传媒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无奈的放弃了其曾经辉煌的电视业务。王长田感慨,“我记得当时办公室一下子就空了一半,幸好还有电影业务可以支撑,不然当时我们可能就死掉了。”
每经编辑 岳琦 温梦华
每经记者 岳琦 实习记者温梦华
“当时我们看到的所有的电视节目、电视剧,可以说他们的收视率90%以上都是假的。”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12月3日的第七届财新峰会上“炮轰”曾经电视行业收视率作假问题。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剧公司之一,光线传媒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无奈的放弃了其曾经辉煌的电视业务。王长田感慨,“我记得当时办公室一下子就空了一半,幸好还有电影业务可以支撑,不然当时我们可能就死掉了。”
说起电影明星的八卦,王长田笑着说道,“在我办公区的边上,有个小会所,结果一年的时间我发现差不多在这里可以见1000波客人,那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八卦的传播中心吧,其实我真的是了解娱乐圈几乎所有的八卦。”
但王长田话锋一转,就是不告诉别人八卦的内容,他只是感慨,正是人们对八卦的好奇,使得电影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产业,却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第七届财新峰会现场图(每经记者岳琦/摄)
光线的危机:不愿同流合污,无奈退出电视业务
王长田在上述论坛中表示,光线传媒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两次比较大的危机。
王长田说,“其中一个就是去年年初光线停止电视业务,即完全停止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当时光线在这一业务上,无论是从人员投入还是物质资源投入都是比较大的。“那时我们在中央电视台有3~4个节目,我们有300多个人在做电视节目,6个演播室,那么多设备,但是这个决定一做出,那么多人要么解散要么转岗。”
在2010年,栏目制作与广告业务是光线传媒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其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55%。到了2011年,这项占比下降到49.5%,随后一直都在下降。2014年,该项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仍有39.13%,但到了2015年,占比就骤降到5.86%。
栏目制作与广告业务2014年与2015年比例截图
当时决定停止这一业务,一方面是因为电视行业是一个封闭的、半市场化的行业,另一方面是互联网崛起等都对此产生了影响。
同时最重要的是,一个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判断的标准会有所变化。王长田谈到,当时电视行业的收视率作假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当时我们看到的所有的电视节目、电视剧,可以说他们的收视率90%以上都是假的。”广告商们投放的广告都是建立在这些假数据上的。
这种花钱买数据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呢?当时一集电视剧高的要花50万元去买一个电视台的收视率,让他的收视率达到1%以上。王长田说,“那对电视综艺节目来说,你不去买收视率的话就没有广告愿意来投;而电视剧如果没有收视率保证的话,电视台是不会要你的剧的。所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买收视率是没办法的。”
对于当时的情况,王长田表示,光线也是可以买的,但是这样的现象违反了一个文化企业、一个行业的法律责任和道德原则。所以,当时是因为不能同流合污,而被迫退出电视业务的。“我记得当时办公室一下子就空了一半,那些同事跟了我那么多年,他们可能只会做电视,结果你忽然让他们一下子就解散了,还是很无奈很痛苦的。不过幸好光线还有电影业务可以支撑,不然当时我们可能就死掉了。”
200亿电影“王国”背后:小会所成八卦传播中心
当天的论坛现场,王长田也颇为骄傲的告诉在场的观众嘉宾,截至12月2日晚上12点,光线生产、投资、制作、发行的90部电影,其票房已达到197亿元左右。据王长田估计,这90部电影的下周票房收入预计将达到200亿元。
说起电影明星的八卦,王长田笑道,“在我办公区的边上,有个小会所,结果一年的时间我发现差不多在这里可以见1000波客人,这里面可能会包括制片人、演员、编剧、导演等。我想,那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八卦的传播中心吧,其实我真的是了解娱乐圈几乎所有的八卦”。
听到这里,现场显得十分热闹,其他嘉宾和台下的观众都想要听八卦,王长田也表示,他知道很多八卦,比如谁的离婚事件、性取向之类的。但随后,他话锋一转,谈起八卦对电影的影响。
王长田表示,电影除了是经济和社会的晴雨表之外,也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检验中国文化竞争力的一个产品,但是还有一点就是,电影也不可避免的是八卦的策源地。
“其实对八卦的关注,都是反映的人性的一部分。”王长田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电影其实是一个很小的行业,比如光线传媒的电影也就200多亿的销售额,放在很多行业并不算大,但却得到了很大的关注。
最后,王长田还谦虚地说,时刻都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为一个文化企业必须是年轻的。同时,他也希望光线是一个小企业,能够始终保持一个创业者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