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金融科技安全分论坛"上了解到,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支持下,腾讯财付通、蚂蚁金服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金融风险信息共享联盟”。据了解,该联盟成员将共享各平台中积累的金融风险信息。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朱丹丹
每经记者 朱丹丹
在互联网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工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利用移动支付工具的不法行为亦日趋多样化。
针对不法分子“跨平台化”、“技术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11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安全领袖峰会金融科技安全分论坛"上了解到,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支持下,腾讯财付通、蚂蚁金服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金融风险信息共享联盟”。
据了解,该联盟成员将共享各平台中积累的金融风险信息。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上述联盟的成立将降低互联网金融领域内发生各类欺诈和违法违规交易的风险,斩断金融风险的黑色产业链。
腾讯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副总经理、腾讯大金融安全负责人许国爱亦坦言,移动支付的资金损失率远远低于传统支付方式,但一些不法分子仍通过新各种手段侥幸绕过平台的打击,侵害用户权益。
移动支付不法行为由“盗”转“骗”
进入2016年以来,金融科技成为热词,而在金融科技领域中,移动支付举足轻重。
来自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上半年》显示,上半年移动支付行业交易规模134776亿元,互联网支付行业交易总规模达90148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大、增速快、覆盖广,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各种支付工具越来越安全,便捷。
不过,许国爱坦言,虽然移动支付的资金损失率远远低于传统支付方式,然而,往往平静的背后暗藏风险,一些不法分子仍然伺机而动,通过新各种手段侥幸绕过平台的打击策略,对用户进行侵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移动支付成信息诈骗利用新热点,诸多不法分子瞄准通过虚假WiFi、二维码藏木马、盗版客户端、短讯木马链接等方式进行诈骗。
腾讯早前发布的《移动支付网络黑色产业链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新增的支付类病毒超过32.6万,全年被支付类病毒感染的用户高达2505万,平均每天就有8万多人遭受支付类病毒的侵害。
“目前,利用移动支付的不法行为主要有三个态势:从盗转向骗,” 许国爱分析指出,随着行业对手机木马盗刷的布防越来越重,不法分子开始扩大诈骗范围,如伪装交通违章、伪装客服诈骗;从个人诈骗变成不法商户诈骗,如某些不法分子打着高额返利、虚假红包的幌子肆意敛财;公共安全问题,如一部分黄赌毒、传销、套现等犯罪行为也会通过移动支付进行交易。
易观金融分析师王蓬博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移动社交的发展令每个用户的私人信息或多或少都有泄露,特别是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私人金融信息的泄露更为严重。其次,网络欺诈也更多地转到了移动端。移动交易终端正成为犯罪分子的重点攻击目标,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
五大机构结盟
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科技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不法分子实施诈骗亦向 “跨平台化”、“技术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曾坦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付清算业务创新的发动机,但面临诸多新挑战,比如近期敏感信息泄漏和电信诈骗事件频发,新兴电信诈骗手段更加专业化、隐蔽性更强、成功率更高等。
由此可见,整个支付行业亟需多方联合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安全体系。
11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包括腾讯财付通、蚂蚁金服、百度金融、京东金融以及美团大众点评在内的五大机构共同发起了“金融风险信息共享联盟”。
据介绍,该联盟成员将共享各平台中积累的金融风险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平台发现的欺诈交易、违法违规交易案例以及从事违法违规交易的个人、商户、网站、应用程序等。同时,联盟成员还将依据联盟约定和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策略模型对不法分子进行联合打击和惩戒。
“我们将与行业内多个平台共享不法团伙黑名单”,许国爱表示,即甄别出来的不良行为、不良用户、不良情况在行业内充分共享,让其他机构或合作伙伴快速地把这种不良情况拦截在大门之外,同时双方也会快速地互动起来,使得这样一个联盟和信息共享机制充分的“跑”起来,而不是每家机构单兵作战,进而共同对外(的诈骗行为)等进行严厉打击。
联盟成员们也指出,只有跨企业,跨平台协同打击,才能斩断金融风险的黑色产业链。打击不法分子,掌握其信息是关键,如果各个平台都分享自己的“黑名单”,只有构建一个天网,不法分子才无所遁形。
王蓬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类欺诈和违法违规交易层出不穷,作为覆盖国民生活重要领域的腾讯、蚂蚁金服等巨头,通过风险信息的打通和共享,将有效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