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总体水平仍将保持6.5%以上的增长。此外,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十大消费行动计划之汽车消费促进计划,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提高七大类人群群体收入水平文件,在拉动我国汽车市场增长和促进了汽车消费升级的同时,还有助于汽车性能品质的提升。”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在上述研讨会表示。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赵成
每经实习记者 赵成
自去年底实施1.6L及以下排量车购置税减半,以及今年各项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其中就包括《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和《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所产生的拉动作用,我国乘用车市场复苏明显。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681.77万辆和1675.20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4.69%和14.75%;其中,国产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707.2万辆,同比增长18.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2%,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从销量上来看,在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中,涌现出一批诸如长城H6、广汽传祺GS4、吉利帝豪、长安CS75等一批月销量常期保持在1万辆以上的“神车”,这也使得外界产生了自主品牌已进入“快速成长期”,将迅速赶超国外品牌的印象。
对此,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有业内专家表示,尽管近年来,国产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较好,且对以性价比高自居的韩系车造成不小冲击,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仍在5年以上。
此外,在此次研讨会上,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还就中韩汽车产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深入交流。
消费升级要求产品提升品质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总体水平仍将保持6.5%以上的增长。此外,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十大消费行动计划之汽车消费促进计划,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提高七大类人群群体收入水平文件,在拉动我国汽车市场增长和促进了汽车消费升级的同时,还有助于汽车性能品质的提升。”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在上述研讨会表示。
调研机构J.D.Powe的调查显示,2010年至2016年,国内消费者因“产品质量好”原因而进行车辆购买的比例为15%,这一比例一直持续到2013年,且在所有购车原因中排名第一;而自2014年开始,因“亲朋好友推荐”而进行购买的比例超过了“产品质量好”;到2016年,因 “性能好”而进行购买的比例为11%,排在“亲朋好友推荐”和“质量好”之后,列入所有购买原因当中的第三位。
“此前,因为‘性能好’购买的比例相对较低,而且也排在较后位置。”J.D.Power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汽车产品与质量总经理蔡明对NBD汽车(微信号:NBD-AUTO)表示,“未来,消费者对车辆质量的要求会更加严格,而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日趋成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消费者对车辆性能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
事实上,在韩系车企业中,现代汽车集团早已开始着手在高性能产品领域的研发与突破,并将其提升到了品牌战略层面。
现代(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福对NBD汽车表示,“现代汽车正在进一步提升汽车性能的品质,通过在外观内饰驾驶性能方面的努力,让消费者更加享受驾驶的乐趣。”
由此来看,尽管产品质量过硬仍是消费者购车的基本诉求,但对车辆性能品质的提升,已成为车企应对消费升级的“必经之路”。
而国产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销量大增,更多的是基于产品质量做文章。在此情况下,如何保持持久的产品生命力则成为摆在自主品牌面前最大的问题。
对此,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集团首席技术官冯擎峰坦言,自主品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与韩系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
自主需重新定义“性价比”
事实上,以吉利为代表的国产自主品牌,已开始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来逐步缩短与韩系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
“其实吉利也经历过针对竞争对手采用‘跟随策略’,做到你有我也有,而且比你价格低,也就是单纯用价格来调节性价比,然而这样做却难以领先和保持优势。”冯擎峰在接受NBD汽车采访时表示。
众所周知,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已由过去的1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而采用“跟随策略”去开发一款和竞争对手一样的产品,至少需要3年,这样算下来,产品生命周期还剩下2年,因此,基于“跟随策略”下的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
冯擎峰还强调,“实际上,‘性价比’上面是‘性’,下面是‘价’,无论动了哪一个,都会提高你的性价比。”
以吉利帝豪为例,据了解,该车型已4年没有调整过价格,而现款车型与8年前的车型相比,在性能和配置方面已有了很大提升。
吉利官方数据显示,10月,吉利汽车旗下新帝豪销量达到25015辆,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8%。
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尽管“性价比”是企业间竞争的利器,但对于国产自主品牌而言,其产品、技术、配置都要升级,但价格决不能“升级”,否则即便再好的产品到头来也不会有好结果。此外,通过洞察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让产品能够达到消费者心理预期,甚至超出消费者心理预期,国产自主品牌才能真正从“跟随”向“领导”转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