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认为,成都在营商便利指数、全球人才指数、清廉指数等多个方面均有很强的实力,他建议,下一步成都还可以把基础打得更为牢固,发扬自身优势和长处吸引资本。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一座城市都希望成为金融中心,而金融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建设金融中心就是一个城市间的竞争过程。”10月29日,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西部金融中心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既然每个城市都有此“雄心壮志”,那就必然会有竞争,而竞争的关键点,则是要打造非流动的要素去吸引流动性的要素。
金融中心一定要有辐射
公开报道显示,各地在“十三五”规划中,纷纷“升级”了关于金融中心的定位,一时间,“群雄逐鹿”。那么,一个城市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才能与这块“金字招牌”相匹配呢?
在李扬看来,所谓金融中心,指的是资金融通的聚集地和资金输送的辐射源。“不仅要‘聚得进’,同时也要‘送得出’,并且,既然是中心,后者可能更重要,因为‘中心’是要辐射的。”
他在会上进一步表示,以往大家在讨论金融中心时,主要谈的是怎么把钱吸引到这里来,“为我所用”,而忽视了把钱吸引到这里来的同时,还要辐射给周边的城市和地区,“这样才是中心。”李扬强调,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一定要注意“辐射”。
同时,李扬认为,金融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以及制定标准的交易规则,助力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中心也不断巩固了自身在这个交易网络中的中心地位。
用非流动要素吸引流动性要素
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李扬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金融资源是有限的。”与此同时,作为中心的城市是无法移动的,所以竞争的要点则是“要打造非流动的要素去吸引流动性的要素。”
“非流动要素包括我们的地方政府、本地化的企业、居民、区位、资源,等等,而存款、贷款、保险、风投资金等都属于流动性的因素。我们要用非流动性的要素吸引、拥有、控制和转化流动的金融资源,占领和控制金融市场,从而与其他城市展开竞争。”李扬解释说。
李扬表示,目前各个地方的竞争,主要就是指金融产品市场层面的竞争和非流动要素层面的竞争,“这些非流动要素可以提升当地吸引金融资源的能力,提升当地金融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所以,地方应该把这些不因形势变化而变化的非流动要素打造结实,让金融资源到了这里就流不走。
会上,李扬还借用伦敦金融城指数框架,分享建设金融中心的入手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商业环境因素、金融部门发展、基础设施因素、人力资本、声誉和其他因素五个方面。”具体到正在加快西部金融中心的成都,李扬认为,成都在营商便利指数、全球人才指数、清廉指数等多个方面均有很强的实力,他建议,下一步成都还可以把基础打得更为牢固,发扬自身优势和长处吸引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