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南京宣布对主城区进行楼市限购,随后出台“宁十三条”等升级版的限购令。如今,南京限购令已经过去一个月时间,在这一个时间南京楼市出现了明显的降温。数据显示,10月以来南京楼市日均成交量为205套,而9月26日新政执行以来的日均成交量为262套,而9月日均成交量为440套。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查道坤
◎每经记者 查道坤
9月25日,南京宣布对主城区进行楼市限购,随后出台“宁十三条”等升级版的限购令,给南京楼市下足了猛药。时至今日,南京限购令已经过去一个月时间,在这一个时间南京楼市出现了明显的降温。
根据南京网上房地产统计数据显示,10月南京楼市目前日均成交量约205套,相较9月的日均成交量440套下滑一半多,而新政执行一月来的日均成交量则较9月日均成交量下滑37%。目前来看,这种下滑趋势还会增大。
在成交量大幅下滑的局面下,开发商也加大了推盘力度,仅仅在本周南京就将有4398套房源入市,与之前的捂盘惜售相比,开发商上演了抢客大战。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限购令后,对外来投资客打击力度比较大,同时一些刚需也处于观望中,成交量还会继续下跌。
个别时间现单日两位数成交量
仅仅一个月时间,对于南京各大楼盘的售楼人员来说,可谓从“云间”跌落到“地下”。位于南京江北板块的项目,一直是南京楼市火爆的标杆,特别是江北新区获批之后,吸引了安徽以及苏北众多购房者的关注,也因此该项目无论价格和成交量都呈现暴涨态势。
然而,在南京限购令出台后,天润城往日火热的售楼部,出现了一定的冷清局面,“限购之下,购房者想买房都需要排队,甚至需要找关系才能抢到一套房源,但是在限购后,虽然每天也会有购房人员过来看房,但是相比限购前要少了四成左右,成交量也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售楼部陈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据陈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在9月之前根本不愁客户,购房者过来看房,他们就大致介绍一下,有的甚至只给购房者资料让购房者自己看,买不买由购房者自己定,“因为想要购房的太多,很多时候我们都忙不过来,有的购房者来了根本就不多问直接下单,但是现在是我们要主动打电话给购房者,大都却还是选择观望。”
从不愁客户,到目前没有什么客户,这是目前南京很多楼盘存在的现象。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南京投资客集中较高的江北和河西板块,限购之后,客户下滑了一半。
而在限购令实施之前,南京楼市出现的日光盘,在限购令之后已经没有出现。据南京网上房地产统计数显示,在10月以来开盘的27家楼盘中,目前售罄的仅4家。
此外,南京网上房地产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以来南京楼市日均成交量约205套,较9月日均成交量440套下滑了一半多。其中,在9月25日限购当日,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激增至1604套,随后便一路下滑,9月26日已降为601套,个别时间甚至出现两位数成交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受限购令影响,南京楼市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型,都处于观望当中,成交量下滑或将继续,“限购令堵了投资客,在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看来,之前打算买房的都改为观望,成交量下滑是必然,并且这种下滑趋势还将继续延续。”房地产行业专家张健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除了新房成交量下滑之外,二手房成交量也出现下滑。据报道,上周南京二手房成交2418套,成交量环比前一周的4342套下降了1924套,降幅为44.31%;全市二手房挂牌量为2833套,环比前一周的3045套下降了212套。
开发商集中推盘抢客
在限购令前,南京的一些开发商存在捂盘惜售的情况,然而限购令实施后,南京楼市则上演了另一番景象,开发商大力开盘,主动出击进行抢客。
其中,位于南京城北板块的中航国际社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一直受到购房者的关注,但是限购令之前开发商迟迟不透露开盘时间,但是在上周五(10月21日),开发商领取销售许可后就立即开盘,推出300多套房源,房源面积从89平方米到115平方米不等,单价在25000元/平方米上下。
同样,在10月21日,位于城北板块的电建海赋尚城也加推了232套新房,价格与中航国际社区基本持平,这在限购令之前,同处于一个板块,并且距离和价格相近的两家楼盘同时开盘情况可谓是非常少见。
据南京网上房地产显示,本月当地上市住宅套数为7855套。而据南京365淘房网统计数据显示,在11月份南京至少有52家楼盘,推出9000套房入市,如此大规模的房源上市,由此可见开发商的推盘力度。
对此,南京房地产行业专家李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市场形势在限购令之后,出现了急转直下,南京开发商集中开盘是主动出击,目的是为了争抢客户。”
而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则表示,在新政的影响之下,市场对新政有一个消化期,因此前期成交量的降温是难免的,但是南京的调控政策是给市场降温而不是冰冻,既抑制投资投机需求,同时又保护刚需改善需求,最终是希望构建以刚需改善自住为主体的健康需求结构,为楼市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