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钛白粉龙头四川龙蟒钛业、佰利联(002601)纷纷宣布涨价:从9月14日起,钛白粉价格国内客户上调500元/吨,国际客户统一上调50美元/吨。
每经编辑 谢振宇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钛白粉的价格涨势似乎已根本停不下来。最新全线企业又纷纷涨价,年内上演十连涨。
日前,国内钛白粉龙头四川龙蟒钛业、佰利联(002601)纷纷宣布涨价:从9月14日起,钛白粉价格国内客户上调500元/吨,国际客户统一上调50美元/吨。
两大龙头涨价步调出奇一致的原因还在于,佰利联将近百亿收购四川龙蟒。9月18日晚,佰利联披露相应预案,其将募集资金约100亿元,其中90亿元用以收购龙蟒钛业100%股权。
这宗被视为“蛇吞象”式的收购,将使得整个国内钛白粉行业格局生变,双方合并后将坐拥年产56万吨钛白粉产能,位列亚洲第一。若合并通过,行业龙头将更有价格话语权,但对于钛白粉当前的“牛市”行情,9月19日,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钛白粉价格还将持续坚挺,但目前已经到达较高价位。”
钛白粉进入“牛市”
四川龙蟒钛业日前表示,从9月14日起,金红石型钛白粉价格国内客户上调500元/吨,国际客户统一上调50美元/吨。
佰利联则同步公告,硫酸法钛白粉各型号销售价格上涨,上调后价格达到13500元/吨。
这已是国内钛白粉行业年内的第十次涨价潮。据生意社数据,在前九次涨价中,四川龙蟒累计涨幅已达4200元/吨,同比去年低点涨逾30%。
龙头企业扛起涨价大旗,其他国内企业纷纷效仿。近期,如安徽安纳达(002136)、山东东佳、攀枝花海峰鑫、攀枝花钛海科技等纷纷上调价格。
实际上,这与国际市场钛白粉龙头纷纷提价有关。日前,全球钛白粉巨头科斯特、全球第三大钛白粉生产商特诺(Tronox)8月底以来都实行了涨价。
生意社化工分社钛白粉分析师杨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出口增长是钛白粉量价齐升的最主要原因。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钛白粉出口同比增长44.48%。1~6月,钛白粉共出口同比增长28.04%。杨逊认为,良好的出口情况减轻了坊间库存压力,加之受汇率影响,出口已经成为支撑钛白粉价格的关键因素。
同时,过去加速淘汰小产能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使得一些中小钛白粉企业退出,加上前几年行业低谷淘汰了部分企业。2015年,国内钛白粉产量仅232万吨,是17年来首次下降。
因为下游受益于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改善,国内对钛白粉的需求正恢复增长。
长城证券此前的研报认为,钛白粉“牛市”已经来临,涨价逐步成为“新常态”。市场也许不会出现集体暴涨,但在龙头企业带领下,企业和品种的广度将会延伸,延续性也将加强。
卓创资讯钛白粉行业分析师王娟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钛白粉价格还将持续坚挺,但目前已经到达较高价位。”她补充到,目前钛白粉行业只能算是供应紧张,并非已经供不应求。杨逊认为,“金九银十”将会继续维持,到年终抓回款、冲业绩之际,可能会出现价格优惠或暗降。
国内老大、老二将合并
此次引领涨价风潮的国内钛白粉龙头佰利联和龙蟒钛业即将成为“一家人”。
9月19日,佰利联发布公告书,将以7.62元/股的价格发行超13亿股,募集资金约100亿元,其中90亿元用以收购龙蟒钛业100%股权。
这意味着国内钛白粉行业排名第二的佰利联,即将把排名第一、拥有30万吨/年钛白粉产量的龙蟒钛业收入囊中。若以合计产能56万吨计算,将跻身亚洲第一,成为全球第四大钛白粉生产企业。
根据佰利联2016年半年报,公司钛白粉产量及销售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12.94%和18.65%,实现净利润7110万元,同比上升52.49%。截至今年6月30日,佰利联资产总计为约66.8亿元。
佰利联公告指出,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钛白粉业务规模将得到迅速扩大,收入规模快速提升,并将龙蟒钛业的矿产资源采选纳入公司业务范围,降低公司成本水平,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杨逊认为,在原料矿价格拉高的背景下,龙蟒钛业携较大规模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和60万吨以上的钛精矿采选能力“嫁入”佰利联,将大大提高材料自给率,从而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据《2014年全国钛白粉产能产量统计表》中数据显示,四川龙蟒与佰利联产量总和已经达到49.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20.25%,产能、产量暴增成就了国内“巨无霸”与“旗舰”型生产商。在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出口钛白粉共计55万余吨,四川龙蟒与佰利联合计出口钛白粉22万余吨,占总出口量的39.82%。
豪门联合,不仅使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国际影响力陡升,而且有望提升定价权、话语权。据杨逊介绍,去年国际市场钛白粉价格跟随中国市场价格下调,就证明了行业风向标正从国外逐步向国内转移。
虽对钛白粉市场走势期望乐观,但杨逊认为,在下游市场需求不高,市场逐步迈向淡季之后,依赖国内市场生存的二、三线企业可能会选择拉低价格,对佰利联、龙蟒钛业等行业龙头构成竞争压力。如何抢价又抢量,就成为龙头企业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实习生陈星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