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开幕的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空中交通管制展览暨研讨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从长期看来,新建和扩建机场确实将有助于改善航班延误,但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保障,其效果可能大打折扣;适当部署先进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应对空中交通流量增长最立竿见影的方式之一。
每经编辑 李卓
每经记者 李卓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稳步增长,无论是中国的新建机场还是既有机场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空中交通拥堵的挑战。
9月12日开幕的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空中交通管制展览暨研讨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了解到,从长期看来,新建和扩建机场确实将有助于改善航班延误,但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保障,其效果可能大打折扣;适当部署先进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应对空中交通流量增长最立竿见影的方式之一。
缓解空中拥堵、治理航班延误究竟有哪些“黑科技”?这些“黑科技”距离中国有多远?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业务发展总监那保罗(Paul Nef)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称,霍尼韦尔不受天气影响的精准着陆系统将最快在明年进入中国,但中国客户依然担心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该系统的替换成本相对较高。
不惧极端天气的“黑科技”?
根据今年5月民航局空管局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航班延误占比最高的仍然是天气原因——34.35%;其后依次是空管原因(含流量原因)26.52%、公司原因19.16%、军事活动原因13.53%,其他原因6.44%。其中空管原因相比以往降幅明显,天气原因增幅较大。
也正因如此,霍尼韦尔在今年北京国际空中交通管制展览上推出一项“黑科技”——SmartPath 精准着陆系统,引发了不少关注。据介绍,该系统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即使在大雪等极端天气下也能引导飞机着陆;在天气不佳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机场容量。
那保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介绍,SmartPath是全球唯一一个经过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认证的精准着陆系统。与中国目前普遍使用的传统仪表着陆系统(ILS)无线电波不同的是,SmartPath可利用数字化信息,引导多达26架飞机同时精准近进,并且一个系统即可覆盖所有跑道。该系统极具灵活性,可引导飞机进入最佳的近进路线,从而扩大机场的容量,降低空中交通噪音,并最大程度提高机场及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
除了减少天气影响,SmartPath还能避免ILS所带来的“跑道线外等待”队列,有效提高航班出港效率;包括缩小进港飞机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到达效率。
“每套系统可同时提供48个精密进近程序,相当于48条空中高速公路,而传统技术的每套系统只能提供一个程序。”那保罗说。
替换成本相对较高
那保罗坦言,尽管SmartPath系统自2009年就已经在美国获得取证,目前也已经在全球17个机场得到广泛使用,包括休斯顿、纽瓦克、悉尼、马拉加、不来梅和里约热内卢等机场。但中国客户依然担心系统的稳定性。
不过,那保罗依然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因为2015年4月,霍尼韦尔已经在浦东国际机场成功完成了SmartPath智能路径路基增强系统(GBAS)的首次飞行演示。
那保罗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试飞以后,中国民航局就已经在研究相应的规则制度,目前SmartPath设备也正在国内的取证过程中,预计未来8~9个月就可以完成取证,开始测试工作。也就是说,最快明年,SmartPath就能进入中国。
并且,根据国际航协的预测,中国的年航空旅客运输量有望在2034年达到12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7.58亿人次。客流量的飙升使得空中交通管理现代化成为中国各大航空枢纽面临的重要问题。
谈及SmartPath的安装成本,那保罗表示,就新机场而言,安装SmartPat设备的土建工程比安装原始的仪表系统便宜一半左右,并且实用性、性价比都会更高。不过,如果在现有机场上替换使用SmartPath,因为土建工程的重装,估计相当于2.5个仪表的成本。
而那保罗以上海浦东机场为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估算,上海一年有40多万架飞机进近,如果1/4利用SmartPath程序,一年能省下的油耗费用就高达1500多万美元。他因此相信即便替换成本相对较高,但从长远来看,SmartPath在中国依然大有市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