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厦门100吨石墨烯量产基地宣布投产 实控人美国项目或正售于华西能源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06 22:02

    9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获悉,由其投建的石墨烯量产化基地已完成相关设备调试,首条单层石墨烯100吨的生产线投产,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300吨的产能,这也是厦门首个石墨烯量产基地。

    每经编辑 李婷    

    每经记者 李婷

    9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获悉,由其投建的石墨烯量产化基地已完成相关设备调试,首条单层石墨烯100吨的生产线投产,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300吨的产能,这也是厦门首个石墨烯量产基地。

    该项目实际控制人张博增对《每日经济新闻》介绍,而随着石墨烯量产的实现,至今年年底,单层石墨烯售价有望降到市场可接受的价位,且迈入大量商用化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尚在停牌阶段的华西能源(002630)在今年5月19日披露了其海外购买资产的重大重组事项为以现金方式购买石墨烯生产销售相关企业,而标的企业实际控制人即为张博增。不过,由于上述重组信息透露的是海外并购,故而业内人士认为华西能源购买的或正系张博增实际控制的美国公司Angstron Materials Inc.(AMI)。

    美籍台湾博士打造大陆首个量产单层石墨烯基地

    石墨烯被视为21世纪的“超级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导热、导电性能最好、透光性最强、最轻最薄、最坚硬的颠覆性材料,被视为将“改变世界”奇迹。也正因为如此,布局石墨烯产业也称为近年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包括华丽家族(600503.SH)、德尔未来、东旭光电(000413.SZ)、道氏技术等公司都先后在该领域开展布局。

    量产和价格是石墨烯商用化的两大瓶颈,而在9月6日,张博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其大陆首条100吨单层石墨烯的投产这一状况有望发生质变。

    据张博增介绍,其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且已有量产能力,产品已销往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而位于厦门的该生产线,是其公司在大陆投产的首条单层石墨烯生产线,在年底产量将达到100吨。

    另据公司资料显示,张增博原创专利技术现有美国代顿(dayton)100吨单层、台湾200吨薄层石墨烯产能,而厦门将建立300吨产能(预计2020年达到5000吨)。

    而随着量产的实现,张博增认为石墨烯高价位低产能的状况将得到改善,在今年年底降到市场可接受的价位,且迈入大量商用化阶段。

    据此前媒体报道,张博增曾透露,等石墨烯每公斤价格下降至200美元以下,石墨烯首款大量商用化的应用将会是手机导热材料,而这个目标有望在2016年内实现。

    不过在6日当天,张博增对上述说法并未确切表态,只表示将努力使得价格降至市场接受价位,而具体在哪些商用领域也表示的较为宽泛。

    上市公司热追石墨烯概念

    眼下正在停牌中的华西能源正在筹划跨界收购石墨烯,而收购的标的企业正是同名为张博增实际控制的一家海外公司。

    根据华西能源此前公告披露,将以现金购买方式收购海外一家石墨烯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公司,系全球量产单层石墨烯的领先企业。

    另据华西能源透露,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购买的标的公司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标的资产已拥有 100 吨单层石墨烯生产线,且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此外,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期为为 2016 年、2017 年及 2018 年三年,其中2016 年扣减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 5 亿元,2016 年、2017 年及 2018 年三个完整会计年度扣减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18 亿元。

    那么这位张博增又是何许人?

    根据公告透露,张博增为美籍华人,出生于台湾,并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目前拥有约 200 篇已发表的科学论文及约 300 项美国和国际专利。

    前述张博增是否同一人?对于有哪些知名的企业与其已经搭建了合作,张博增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商业机密不方便透露。

    另据资料显示,张博增实际控制的美国公司Angstron Materials Inc.(AMI)为厦门公司的姐妹公司,拥有500多个美国及世界专利技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石墨烯生产企业和商业化应用平台公司。

    不过,此前《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认为,华西能源是否有实力完成现金收购并实现业绩承诺也颇受关注,石墨烯的性能和量产决定了离应用还有较远的距离,但是资本市场给了过高的预期。

    此外,监管层也在近期发文表示遏制石墨烯VR等市场炒作,加强监管"忽悠跟风"重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今天,一度引起“6000亿万能险撤出A股谣言”的新规正式面世!

    下一篇

    “PPP概念股”站上风口 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爆发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