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8个月拍出150个地王!今天,广州、厦门又站了出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8-26 21:06

    近来,每每谈到楼市、房价,大家最常提起的就是"地王",从地王"频出"到地王"潮","面粉贵过面包"竟成了件司空见惯的事。今天(26日),广州、厦门又站了出来。

    据我的小伙伴邦地产报道,今天广州黄埔区长岭居拍出了27274元/平(楼面价)的高价地,一举刷新了黄埔地王纪录。目前,周边的房价在1.7万/平左右,"面粉"足足比"面包"贵了1万+/平!这宗地块的的溢价率也高达241%。

    要知道,这块地在当地一些人看来,可以说是位于"荒郊"。

    而今日的厦门土拍,上午拍出的三块地中,当地房企禹洲地产一开场就以28亿元的总价竞得集美灌口地块,溢价率184 %,折合楼板价32825元/平方米,突破之前岛内云顶庄园30940元/平方米的岛内地王,成为全厦门新地王。

    ▲26日上午,厦门拍出的集美J2016P01地块(成交楼面价32825.32元/平米)、同安T2016P01地块(成交楼面价30097.3元/平米)和翔安X2016P03地块(成交楼面价22169.49元/平米)。来源:邦地产

    但这一刚刚诞生的纪录很快在下午的土拍中被轻松打破。在翔安2016XP04地块竞拍中,融侨以总价42.18亿元竞得该地块,成交楼面价38345元/平方米,溢价率140%。而周边的房价在2.8万-3.1万元/平方米。

    不少长期关注楼市消息的朋友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房产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了,今年以来也有不少调控政策出台,为什么开发商们还是那么"疯",“地王潮”就是停不下来呢?

    溢价率超100%的地王达150宗

    最近,国内不少城市都迎来了连续高温天气,而楼市也呈现出类似的氛围。

    21世纪经济报道称,8月单月,全国单宗土地超过10亿的地块合计有45宗,其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地王高达30宗,可以说是史上地王最密集的月份。

    据证券日报消息,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2016年年内,全国已经出现单宗土地超过10亿的地块300宗,其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地王达到了150宗。而2015年同期,单宗土地成交金额超过10亿的只有150宗,其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只有6宗。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注意到,在今天厦门的土拍进行之前,厦门政府在竞买资格要求上有明确规定,参加此次土拍的房企最多只能拿一块地。此外,厦门政府部门在住宅户型面积、竞买资格、土地出让金及履约保证金支付期限等条件方面也予以限制:

    4宗地块明确要求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户型应占总住宅面积的70%以上;要求地块成交5个工作日内即应付清全部土地出让金和履约保证金;开竣工时间方面,要求交地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开工之日起三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同时,市规划、建设、行政执法等部门加强联动,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实行全过程严格监管。

    有观点认为,此举意是为了分散房企的拿地热情,让更多的开发商能拿到地,而对于一些不差钱的大型房企尤其是国企、央企,你再有钱,也只能拿一块地。同时,也降低了房企的融资杠杆。

    少供地还是多供地?这是个问题

    针对"地王"频出的势头,多地政府都已出手控制,而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

    此前一份"地王"报告显示,从城市所出现的"地王"数量来看,今年前7个月,上海以20个夺魁,其次是杭州,第三是南京,第四是合肥,第五是武汉。

    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印象中房价最高的北京、深圳没有入榜呢?其实,这就是第一种控制思路——不供地(或少供地),以减少地王。

    21世纪经济报道称,北京今年以来已经有5个月无住宅用地出让,3个月无商办用地出让;深圳更是7个月无宅地出让,5个月无商地出让。

    而上海除了"沪九条"新政出台后的4月份无一宗地块出让外,其余月份均有供地。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以来,7、8两个单月上海土地出让收入均超200亿,两个月卖地收入接近上半年6个月的收入,且110亿的全国最贵楼面价地王和88亿总价的浦东祝桥地王均诞生在这两个月。

    不过,上海于8月18日、8月22日和8月24日接连中止了四块宅地出让。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与上述城市的做法恰好相反,近期深圳、苏州、厦门等地,则罕见地集中推出大规模的土地供应,这一做法甚至可以称作对地王的“打击”。

    据华尔街见闻梳理,深圳市8月有15宗地上市交易,土地用途以商业和工业为主,出让土地位于南山和宝安。而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土地招拍挂市场共成交18宗地块。这意味着,深圳8月的土地供应接近上半年总和。

    苏州则一口气挂牌出让27宗土地。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在8月23日的公告中介绍了拟出让地块的基本情况,包括姑苏区6块、吴中区9块、相城区5块、苏相合作区1块、高新区6块。其中有18块涉及城镇住宅用地。

    ▲图片截自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官网

    加上厦门,三个城市的做法也是同一思路:增大供应,避免争抢,减少地王。

    尽管今天厦门土拍又出现了2个地王,但不能说这一思路就没有效果。戴德梁行厦门公司总经理潘育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无论是土地或是住宅量,厦门都是个供应偏紧的市场。对于厦门开发商来说,他们自身的储备用地尚不充足。

    "无论拿不拿地,房企都会遇到经营的压力","但是,如果高价拿地是'饮鸩止渴',那么不拿地就是'立即死亡'。'赌一赌'反而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谁才是"地王潮"的幕后推手?

    "地王"频出,往往是在房地产行业处于爆发式的上升期才会出现的现象。但在房产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之时,很难再现过去十多年那种飞速发展的态势。因而此轮的"地王潮",与过往相比,显然有着不一样的成因。

    原因之一在于"避险"。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陈锦石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会将一些落后地区的项目一次性卖掉,或者用其他方法处理掉,而把城市布局的重点转向一线和一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他的观点或许代表了很多地产企业的共同看法:市场的表现让开发商们更加集中地涌向一二线城市,僧多粥少之下,土地的价格自然出现飙升。

    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则表示,房地产具有周期性,这一轮楼市向上房企赶上了,不缺钱,出于战略要拿地。从区域来看,集中在典型一二线城市投资价值较高,他们往往是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轨道交通也发达,人口流入量大,投资相对安全。

    而在避险背后,还有"供求关系"的失衡。很多三四线城市很难再有发展机会,使得大量的企业把战略布局的重点放在一线城市。但问题是,一线城市正在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这种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地王"频出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货币宽松和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的背景下,以合肥、南京、苏州等城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未能及时对土地供应进行调整,也被市场认为是这次"地王潮"的推手之一。

    以今年"地王潮"的典型——合肥为例。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合肥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50.85%、50.01%和-4.34%,然而合肥当期的土地供给在减少,对应的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变化幅度为27.26%、27.48%、-20.81%。

    此外,土地融资监管难也是原因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一线城市以"不卖地"控制地王的办法,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治本之策还在于对房企资金来源的监管,而这恰恰是地方政府所鞭长莫及的。

    比如土地融资,此前甚至可以做到三七开,即房企只需提供三成的资金,余下七成由拍地后抵押到银行所得。而如果房企联合拿地,或拿地后出让股权,所付出的资金成本甚至更少。

    诚然,"地王"频出的地方,也是资本汇聚之所,正如北京一家地产机构负责人所说,房企拿地本身没错,抢地说明一直看好一座城市。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观察到,这轮地王潮从年初多在上海,迅速扩散至杭州、苏州、南京,以及厦门等,不久又向紧邻长三角的中部省会城市如合肥蔓延,最近武汉、郑州及福州等格外火热。

    但不差钱的房企们任性抢"地王",难免助长非理性,除了快速推高房价,还会带动城市生活与生产成本上升,并不利于一座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开发商们要想在市场中继续活下去,甚至活得更滋润,必须抛弃简单粗放的开发模式,唯有靠更加精细化的运作,才能走得更远。

    上一篇

    “常外毒地事件”调查结果:校园环境是安全的

    下一篇

    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 通缉山东临沂徐玉玉电信诈骗案3名在逃人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