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四个原因,今年已有151家公司终止定增

    证券时报 2016-07-09 11:26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终止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共计151家,而去年全年这一数字仅为81家。没错,半年的时间,流产的定增项目数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两倍。而今年流产定增项目累计募集资金已超过3100亿元。

    行情向好的时候,上市公司定增较容易实施。但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时候,定增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股市动荡,留给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定增频遭各种尴尬。

    7月7日,又多一家上市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议案,金力泰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终止本次重组。而这已是7月份以来第9家终止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而今年以来的数量已多达151家。

    今年以来终止定增公司151家

    券商中国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8日,本月有金力泰、经纬电材、达意隆、金明精机、铜峰电子、南玻A、泰豪科技、天龙集团、京城股份9家上市公司终止实施定增,涉及募集资金金额97.01亿元。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终止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共计151家,而去年全年这一数字仅为81家。没错,半年的时间,流产的定增项目数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两倍。而今年流产定增项目累计募集资金已超过3100亿元。

    今年1月份和2月份,分别有10家和15家上市公司宣布停止实施定增项目,涉及募集资金分别为520.6亿元和145.88亿元。1月份募集资金如此之高,是因当月国投电力、广汇汽车、西安民生的大规模定增项目;而3月份,流产定增项目数量已飙升至30家。

    到了二季度,停止实施定增项目的上市公司也一直保持在每月23家、25家、36家的高位。

    细数终止定增的四大类原因

    上述数据表明,3月份以来,平均每天都有定增再融资项目停止实施,而这其中有近八成定增项目都是上市公司主动停止的。券商中国记者翻看了今年以来终止实施定增项目的公告,将终止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被认购方“放鸽子”,批文失效

    6月28日,维维股份发布公告称,因认购方未及时缴款,致使定增批文失效,募资4.97亿元计划终止。

    事实上,像维维股份这样被机构“放鸽子”并非孤例。6月23日,*ST云维发布公告称,公司处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市场需求萎缩,经营情况恶化,公司股价波动较大,加上包括认购关联方在内的部分机构资金紧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非公开发行,因此批文失效。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6月份,就有春秋航空、建投能源、大族激光、世荣兆业、维维股份、*ST云维及美克美家7家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因批文失效无奈终止。

    价格倒挂

    批文失效,除了认购方未及时缴款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背后的股价长期倒挂,导致6个月期限内未能完成而失效。

    据春秋航空公告显示,6个月内公司二级市场股票价格较长时间处于发行价格以下,批文无奈失效。

    春秋航空今年1月8日获得证监会批复,增发价为58.6元/股,募资45亿元。券商中国记者查询发现,春秋航空股价除了1月份在55元/股上下波动外,1月21日开始连续六根大阴线后,其公司股价至今仍低于58.6元/股定增价格,最低时还达到40.08元/股。

    同样,建投能源、大族激光等也属于这一类。建投能源于去年12月23日获得证监会批复,增发价10.96元/股。今年以来,二级市场上,股价一直低于这一价位运行。

    因配套募资新政而止步

    在停止定增计划的公司中,还有不少定增项目是因为融资环境、监管政策变化等因素,终止了相关定增事项。这种情况,在今年6月份表现尤为明显。

    6 月17日,证监会公布关于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之后,ST宜纸、博瑞传播、天龙集团的跨界并购项目,均因监管政策环境变化而主动停止。京城股份因重组管理办法中关于配套募资的新解释而致实际控制人资产注入项目止步。

    同样,在本月8日,经纬电材也宣布终止策划了大半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经纬电材在公告称,鉴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公布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898创新产业园”项目取得向证监会申报的必要文件还存在不确定性,公司综合考虑当前融资环境、自身财务能力等因素,经董事会慎重研究,并与认购对象、中介机构等深入沟通和交流,决定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

    定增面临“黑天鹅”事件考验

    除了市场等因素影响,部分上市公司定增事项面临着“黑天鹅”事件的考验。据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近期澳洋科技、国恩股份、秦岭水泥都因保荐机构被立案调查,被迫终止定增事项。

    根据相关规定,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因保荐业务涉嫌违法违规处于立案调查期间的,中国证监会暂不受理该保荐机构的推荐;暂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从以往券商被立案调查的情况看,被调查期间,相关券商的项目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上市公司遭遇定增流产后,若要重新启动定增计划,则需要一个较为冗长的过程。”深圳某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称,以批文失效为例,定增项目到期之后,上市公司还想增发,就必须重新再走程序了。

    但如果是中途中介机构被调查,公司则要视情况而定。上市投行负责人称,如果定增只是通过了董事会,中介机构不会出现在预案中,则可继续推进。但过了股东会,则需要重新调整了,这个调整时间也不会太短。

    公司推出定增方案并未减速

    然而,与增发流产情况增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市公司推出定增的节奏似乎没有明显下降。券商中国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8日,本月已有29家上市公告发布了增发预案,已接近6月份发布定增预案数的一半,6月份发布定增预案的上市公司共计62家。

    截至7月8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已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家267家,合计募集资金5866.5亿元;去年上半年,这一数据是244家,合计募集资金4251.29亿元。2015年全年共有635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共募集资金10326.56亿元。不管从完成定增公司家数,或是完成定增规模,与去年上半年定增火爆行情相比,今年成功实施的定增项目并不逊色。

    上一篇

    2016年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在上海开幕

    下一篇

    城市更新的财富效应有多厉害?没房也能“卖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