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邵平直言已进 “焦虑时刻” 银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7-08 17:15

    “去年我在论坛上讲,‘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大跃进的时代结束了’,现在看来,事实被不幸言中。”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近日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处在这样严峻的时刻,银行人的心中可能都会升腾起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中国银行业的明天会好吗?“ 邵平说,"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银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张寿林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

    每经实习记者  张寿林

    "去年我在论坛上讲,'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大跃进的时代结束了',现在看来,事实被不幸言中。"这是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7月7日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的一段讲话。

    银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邵平所说的"不幸言中"指的又是什么?

    "处在这样严峻的时刻,银行人的心中可能都会升腾起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中国银行业的明天会好吗?" 邵平说, "对银行人来讲,可以说现在进入了一个'焦虑时刻'".

    而这,或许是迄今业内人士对银行业生态现实的真情流露。

    利润增速现断崖式下跌

    "(净利增速)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邵平透露了银行业经营的一个事实: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数年内,银行的利润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事实上,数字的变化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银行"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真正成为历史。

    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商业银行不良率不断攀升。

    银行业不良率到底面临怎样的考验?据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透露:银行的不良贷款的爆发实际上最早是从2012年开始,首先在江浙沪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出来。近三年不断地向中西部蔓延。从全国来看,不良率的反弹是从2014年开始,包括不良额和不良率的双升,一直延续到今年。到今年5月末的最新统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大大地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

    "同时,我们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呈同步增加之势,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拨备的压力、盈利的压力持续加大。"于学军进一步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反弹、经营压力的持续加大,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在国新办举办的中国债务率分析及对策有关情况吹风上,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王胜邦曾表示,过去三年商业银行用拨备核销以及其他手段处置了约2万亿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面临内部问题的同时,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剧烈变化。

    《证券日报》近日报道称,近两年从银行离职后投身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银行高管共计49人。其中跳槽至互联网银行12人,综合性互联网金融平台12人,P2P平台23人,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2人。

    据融360统计,今年1月至5月份,共8人从银行跳槽至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中,点融网就吸收了3人,分别为渣打中国总行副行长、平安普惠副首席风险官、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法律顾问。而原本就为民生银行出身的孙雷创办的玖富投资,今年5月份又吸收JP摩根纽约总部风控执行董事任玖富首席数据科学家。

    邵平也提到了银行业近几年的离职潮现象。他认为,银行业"焦虑"时刻的到来,或许是近几年离职潮的原因之一。

    "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也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腹背受敌。"邵平说。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曾分析指出,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2015年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理财业务收益约1169.9亿元。可见,银行理财业务收益少的可怜,与23万亿的理财产品余额完全不相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受央行降息、股市下行、资产配置荒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一降再降,从2014年底的平均5.19%的收益率降到2015年底的4.41%,到2016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经降至4%以下了。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2016年5月以来,监管政策出现重大调整,一方面导致社会融资规模的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增速显著下降。一种可能性是,如果维持"严监管+紧信用"的政策组合,则"资产荒2.0"不可避免。另一种可能性是,如果监管政策适度放松,则社会融资规模反弹,固定资产投资上升,经济再度企稳回升,金融资产供给增多,债券市场将延续2016年以来的调整趋势,这与第一种可能性完全相反。

    恢复高增长?不现实!

    "造成银行业经营困难,大量不良贷款率产生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多种,但最重要的是经济持续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原因造成的。"于学军在分析商业银行经营进入困难时期的原因时说。

    邵平还提到了"懒惰病":在之前的黄金十年中,借助于经济飞速发展、牌照垄断和利率管制的红利,银行很容易一飞冲天。这一片浮华也让银行患上了"懒惰病"和"盲目自大症"。这也是中国银行业陷入增长瓶颈和风险陷阱的原因。

    他进一步说,前些年,很多银行在繁荣期高歌猛进,追求高额的会计利润,而对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缺乏考量;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银行人,现在进入到风险调整的时侯了。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现在在还历史的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于学军认为,银行业经营困难的环境,除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带来的影响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原因,他认为有三个是重点:

    第一,利率经过几次下调之后,现在基本上处于一个历史最低水平。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推出,银行利差持续收窄,这种趋势,利率处在低位,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下调,并延续一个较长时期。

    第二,货币过快扩张,使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这不仅体现在银行贷款的增加上,去年银行贷款增加了11万亿多元,这个数量很大;而且反映在类信贷业务的过快增长上,现在类信贷业务就是信贷之外的一些企业资产类的业务,包括表外业务,这个增长得更快。这就造成银行业业务复杂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同时,金融市场扩大、膨胀、复杂化,这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更加复杂、更加困难。

    第三,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形成明显的冲击和挤压,这个包括心理上的压力。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会越来越明显,它的冲击就像电商的发展对传统商场的冲击一样。

    于学军认为,在这种压力下,银行业经营愈加困难,转型与突破自然面临严峻考验,但不寻求转型与突破,或者转型与突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银行的经营必将困难更加。

    邵平认为,期待银行资产质量快速反弹、利润恢复高增长是不现实的。因为金融景气度与经济周期高度一致,银行利润的波动更高于经济的波幅,这是无法回避的长期规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租金最高可“增值”两成 北京“商铺改写字楼”成新趋势?

    下一篇

    今年钢煤行业去产能涉及多少职工?人社部今天说有80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