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创新创业热潮。基于大数据分析法的“双创指数”则把大数据与双创工作联系起来。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宇
◎每经记者 周宇
“要把新经济指数和双创指数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今年4月底,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完成都菁蓉小镇后说道。
短短两个月后,“双创指数”就将于明日(6月24日)在“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 ”(以下简称“2016创交会”)上,由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和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发布。
“当今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也是创新创业时代。如何让大数据与双创相结合,使其达到‘1+1> 2’的效果?这是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成立以来重点研究的工作。”该基地负责人王亚松说。
王亚松同样也是这次“双创指数”的发布者。今年4月,正是他的团队向总理汇报了“双创指数”的编制工作。
据王亚松介绍,2016创交会上首次发布的“双创指数”,是反映整个社会创新创业情况的综合指标体系。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计算,可以实现按月发布当地的双创指数。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当地双创工作的投入和产出情况。通过结果数据的积累,可以实现历史与现在的纵向对比。”他告诉记者。
下一步双创指数将继续与成都市政府紧密合作,沟通政府进一步开放政务数据;把指数的宏观和微观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政府和企业献策献力。
●“双创指数”诞生
不久前举行的贵阳数博会上,李克强总理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的西服是经大数据分析后订制的。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普通人的生活,大数据的渗透已经开始显现。
眼下,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创新创业热潮。基于大数据分析法的“双创指数”则把大数据与双创工作联系起来。
从内容上讲,“双创指数选取了与双创工作关联度最大的5个影响因素,形成了5个分指数。”指数编制团队技术负责人夏虎告诉记者,“分别反映了互联网双创关注热度、科技创新情况、大众创业情况、双创政策环境和双创人才支持。”
夏虎进一步解释,5个分指数以及分指数下面的各个指标,可以全面地反映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级的创新、创业情况,并且可以分析变化原因和变化趋势。通过比较各因素变化情况,还可以分析出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双创指数的编制基于海量数据完成,使用了大数据的清洗、分析、建模方法,由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来进行。
“编制指数使用了很多互联网数据,这些数据的体量非常大。包括4000万的微博数据,1000万的新闻报道,600万的微信数据,380万发明专利数据,200万成都企业数据等。”王亚松告诉记者。
对一座城市而言,“双创指数”的意义就是对其创新创业现状的动态化指数评估。
以成都为例,若以2014年9月为基准,成都的双创指数为100分。经过双创工作的不断推进,去年2015年,成都市双创指数接近两倍于基期。2016年5月,即上个月成都的双创指数状态接近3倍于基期。“分数的提高显示了成都双创工作的突飞猛进。至于具体的指数我们会在6月24日创交会上发布。”王亚松解释道。
实际上,成都自2015年以来,就已打响了创新创业这场战役,并在2016年推出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本。
截至目前,成都的双创工作已经初现成效。2015年,该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9万户,其中包括1.1万户科技型企业;新增注册资本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103%,共举办“菁蓉汇”系列活动超过160场,吸引了40多万创客参与,获得意向投资超100亿元,形成了生动的创新创业局面。
●挖掘大数据“钻石矿”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成都菁蓉小镇,在听取与双创指数有关的汇报后,当即表示,“要把两项指数做成决策重要参考依据”,并让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如何开放更多政务数据。
“大数据分析可以很清晰地预判经济发展走势。”夏虎分析说。
基于大数据分析法的“双创指数”,不仅成为最直观反映双创环境的利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辅助政府决策。
“比如通过简历的投递情况,可以分析出有多少人才以及什么类型的人才流向双创企业,政府下一步制定人才战略时,就可以参考指数结果。”夏虎解释到。
事实上,“双创指数”已经开始在微观层面为创新型企业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利用微观双创指数,将一个行业所有的企业进行指数排列,排名前20%的成熟企业指标完全可以为后80%的企业提供参照系统。
这也是双创指数另一个重要意义——对于初创企业提供发展的决策参考依据。
“双创指数最初的研发是基于各地的创新创业基地。”夏虎解释,“研发团队发现,即使是较优质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会有对经验、商业运作、人员配置的天然需求。”
据其介绍,通过目前已有的双创指数微观模型,能够让双创基地里的初创企业存活率达到80%,“指数可以帮助评估公司在本阶段产品是否成熟,团队是否稳定,是否有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或者是否该有正确地推动,比如并购,融资等。”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信息联通,在上个月的数博会上他也再次提到。“应该打破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消除‘数据烟囱’。”“使‘互联网+’和政务结合,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服务,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
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府信息的开放共享,再倚靠大数据分析反推政府决策,也正是当前政府积极想要打开的通道。
作为首个试水“双创指数”的区域,四川省与成都市政府都予以了大力支持,要求进一步开放政务数据,并为此成立了专项小组,协调工商、人社、统计等部门给予支持。“政府的给力,也确保了指数的精确性。”王亚松表示。
眼下,成都已撕开了第一道口子,越来越多的城市亦愈加重视挖掘以“双创指数为代表的大数据“钻石矿”。据记者了解,接下来深圳、沈阳、上海等多个城市也将进入试点。“成都模式可推广至全国,形成具有国家性质的双创指数。”王亚松说。
双创指数应“潮”而生 已助双创基地内初创企业存活率达80%
◇为决策发布
通过具体数据,比如简历的投递情况,可以分析出有多少人才以及什么类型的人才流向双创企业,政府下一步制定人才战略时,就可以参考指数结果。
◇为企业参照
利用微观双创指数,将一个行业所有的企业进行指数排列,排名前20%的成熟企业指标完全可以为后80%的企业提供参照系统。
◇为创业成功
通过目前已有的双创指数微观模型,能够让双创基地里的初创企业存活率达到80%,指数可以帮助评估公司在本阶段产品是否成熟,团队是否稳定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