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零售业务“冰冻”三年 大通燃气终关店专心做管道燃气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6-21 22:52

    在经营压力下,公司决定,拟终止子公司成都华联旗下所有商业零售业务,业务范围包括成都华联自营的商业零售业务以及其子公司四川鼎龙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所经营的商业零售业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丽    

    每经记者 黄丽

    因经营不善,在成都扎根了22年的老牌企业成都华联商厦(以下简称成都华联)已进入关店倒计时。

    6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位于成都核心商圈建设路段的成都华联商场内外贴满打折促销的字样,商场5楼品牌已经全部撤离。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20日)五楼的品牌已经撤走,今天要开始撤四楼,29号就要全部搬走。”

    成都华联是大通燃气旗下零售商业资产全资子公司,据公开财报数据显示,已连续三年营收和净利双降。记者注意到,不久前,以城市管道燃气和商业零售为主营业务的大通燃气对外公告称,公司拟终止成都华联旗下所有商业零售业务,主营业务将从“城市管道燃气和零售商业”双主业变为“城市管道燃气”单主业。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5月,大通燃气还曾使用募集资金4224万元向成都华联增资。短短一年,由“增资”变成了“终止”,不免让人对公司战略决策产生疑问。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前后做出相反的战略决策,说明某一次是做出了不太科学的决策,公司管理层也应该对此负相应责任。”

    21日,记者致电大通燃气董秘办,未能就上述问题获得公司回应。

    经营22年成都华联关店调整

    百货零售业不景气,成都老牌商业企业成都华联也未能幸免。21日中午,成都华联商场里的消费者并不多。多位商场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这里的所有品牌将全部撤出,商场将进行重新改造。

    1994年3月,成都华联商厦被全国华联商厦集团吸收为在西南地区的第一家成员单位,同年5月正式亮相。此后,成都华联还在2010年闭店重装,据成都华联官网介绍,重装亮相后的成都华联商场定位于“西南首家概念型精品百货”,并提出“生活+”理念。成都华联深耕成都市场多年,在成都百姓中知名度较高。

    但记者注意到,或许是因年岁较久,成都华联内部设施与其他新兴商场比,已经稍显陈旧。而与成都华联相隔不远的商场百货也越来越多,包括SM百货、伊藤洋华堂百货、万象城、339欢乐颂等大型商场都与之直接竞争。

    “公司商业零售业务的经营情况近年来每况愈下,并且出现了亏损幅度加剧的趋势。”大通燃气在6月13日的公告中坦言。

    大通燃气给出的业绩数据显示,近三年公司商业零售业务营收和净利呈双降,其中2013年至2016年1~3月的商业零售业务收入分别为3.20亿元、2.96亿元、2.73亿元和6798.65万元;鼎龙服饰及华联商厦母公司(除东环酒店)2013年至2016年1~3月的净利润分别为296.74万元、255.91万元、-484.30万元、-100.85万元。

    在经营压力下,公司决定,拟终止子公司成都华联旗下所有商业零售业务,业务范围包括成都华联自营的商业零售业务以及其子公司四川鼎龙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所经营的商业零售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报道称,成都华联已经与韩国企业衣恋集团达成合作,携手打造成都首个City Lifestyle Mall(城市生活广场),是衣恋继去年8月成功牵手百盛商业集团在上海打造中国市场首间City Lifestyle Mall之后的又一次全新尝试。

    商场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进驻的是韩国的公司”。记者随后向成都华联一位相关负责人核实这一说法,对方表示,“现在还核实不到,最后还没确定,一切以公告为准。”

    不过该人士亦称,不管跟谁合作,商场都要做出调整,“要适应社会的变化”。

    一年前刚获母公司4000多万增资

    大通燃气表示,未来公司将从“城市管道燃气和零售商业”双主业变为“城市管道燃气”单主业,与此同时,公司将利用商业资产管理所产生的利润和现金流重点支持符合战略发展方向的能源业务的发展。此外,大通燃气还变更了2013年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实施主体。

    记者梳理资料了解到,大通燃气自2006年涉足城市管道燃气业务,公司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燃气供应极其相关收入占全年营收比重的24.23%,商业零售收入占64.82%。其中,尽管燃气业务占比不高,但为公司贡献了较多业绩净利润,据悉,大通燃气已有的大连和上饶两家天然气公司在2015年贡献净利润合计1373万元,同比大增49.25%。大通燃气2015年全年净利润为1207.78万元。

    大通燃气似乎也早已将战略重心转移至城市管道燃气业务。公开资料显示,公司2016年已经完成了非公开发行股票,取得了旌能天然气和罗江天然气各88%股权,同时,还投资6172万元参与亚美能源IPO,拓展天然气上游,并与睿石投资成立产业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公司在2015年年报中也表示,公司逐步通过收购整合向燃气全产业链拓展。

    不过记者注意到,大通燃气曾两次向成都华联增资,而最近一次增资离宣布终止零售业务仅相差一年。

    2010年,大通燃气曾向成都华联增资4630万,成都华联注册资本由1370万元增至6000万元;此后,2015年,公司使用募集资金4224万元向成都华联增资,其中:增加注册资本2400万元,增加资本公积1824万元,增资完成后,成都华联的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增加至8400万元。

    短短一年,就由“增资”变成了“终止”,不仅让人对大通燃气管理层的战略决策产生疑问。王智斌向记者表示,企业增资,一般是扩大对该公司业务的投资或者持续看好行业发展,“但若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前后却做出了相反的战略决策,说明前后某一次是做出了不太科学的决策,公司管理层也应该对此负相应的责任。”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ST獐岛开启保壳模式 1.9亿清理非主业资产

    下一篇

    欣泰电气造假影响有多大? ST宜纸前脚签“婚约”后脚接“休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