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期待本次电影节的参赛影片。”严歌苓说,对于资本加持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严歌苓感受最为深刻的是“唯票房论”。“我们太追求票房了,就像民族追求财富一样。”在严歌苓看来,正是市场对于票房的过度狂热才造就了票房造假等一系列乱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菲菲
资料图
◎每经记者 李菲菲
资本助力下的电影市场,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资本裹狭下的电影市场,却陷入现实题材迷失、IP横行、内容同质化严重等困境。
作为创作出《归来》《金陵十三钗》《少女小渔》等优秀作品的作家,严歌苓以评委身份出席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于仅从事过三次电影节评委工作的严歌苓而言,其在电影评论方面还是新手。
“我很期待本次电影节的参赛影片。”严歌苓说,对于资本加持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严歌苓感受最为深刻的是“唯票房论”。
“我们太追求票房了,就像民族追求财富一样。”在严歌苓看来,正是市场对于票房的过度狂热才造就了票房造假等一系列乱象。
市场对于票房的追捧不无道理,对于电影制作公司来说,高票房电影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增加人气,在与同期上映的电影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从而获取利润。对于观众而言,电影票房的高低也成为判断该电影是否值得观看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我现在一听到票房就害怕。”严歌苓直言,“很多电影看起来没有意义,也就是一场视觉消费,而很多优秀的电影,却在票房表现上不尽如人意。”
严歌苓对电影《推拿》的印象尤为深刻,这部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并最终获得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的优秀影片,上映10天却仅获得300万元左右的票房。
对于票房失利,彼时主演郭晓东就表示,“大浪淘沙,总会有一些东西沉淀下来,被证明是金子。”
“我们不应该太强调票房,电影节是一个弘扬电影艺术的地方,让我们回归到为什么做电影的主题之上,用票房来评判电影是非常幼稚,世俗化的。”严歌苓说道。
同时作为优秀作家编剧,严歌苓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当下的剧本创作尤其需要“个人的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艺术创作的基础。
“我觉得非常遗憾的是,这是一个缺乏个人思考的年代。中国人相互‘感染’太多,大家聊一聊就把故事搭建起来,缺乏个人思考和风格,看了中国的电影就觉得很多似曾相见,很多东西在哪里见过。”严歌苓表示,其长期居住在柏林正是因为那里的环境给了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
除了对于眼下作家需要思考的建议之外,市场导向之下编剧作家“从大流”,追随热门题材的创作,对现实题材的缺失也成为严歌苓眼中的痛,“现在需要有创作力的编剧和作家,不要被市场影响太多,要找到自己的声音和思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