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转给房东看!房租再疯涨,小心租客都跑光!

    邦地产 2016-05-26 14:13

    只有3成毕业生愿意留在一线城市,随即而来的可能是房地产租赁市场的供过于求?

    每经编辑 蔡雅芸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邦地产”real-estate-circle)

    “工作以后比读书时还穷。”《欢乐颂》中邱莹莹那句台词,道出了北上广深多少职场新鲜人的心声。

    因为他们有个重要身份——上海、深圳、北京的房客。要知道,这可是这个地球上最苦逼的人群之一——税后工资的一半多已经交给了房租,还要忍受物价的各种涨。

    邦爷的一个粉丝就这样描写自己面对房租暴涨时的心情:

    “好不容易盼到老板加了20%的工资,房东一句‘房租到期了,今年要加30%’,就能让人心凉个透!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对房东说:‘老子不租了!’但一出门才发现,遍地都是蹭蹭蹭涨价的房子和更‘刻薄’的房东...”

    还记得《功夫》里,那个比包租婆还要肥的房东,只是喊了一声“要租的人快来”,立马黑压压的一群人来排队。

    想不到,这种戏剧化的场景,竟然在如今成了北上广深的真实写照...

    世界已经够悲凉,邦爷得给大家一点鸡汤才行!

    最近,邦爷就听说,北上广的房客可能有一次“逆袭炒房东”的机会!

    租客选择多了,一线不再留人?

    智联招聘昨日公布《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的应届毕业生中,希望到北上广深等传统的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占29.0%,希望到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占38.3%,二线城市和其他分别占19.2%和13.6%。

    必须注意的是,留在北上广深的意愿在三年时间几近腰斩:

    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2013年希望到北上广深就业的大学生比例为50.3%,2014年这一比例下降至48.4%,2015年留在北上广深的毕业生为33.9%,2016年已经只有29%了。

    目前,近9成应届毕业生觉得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36.5%的受访者甚至认为就业形势“很难,形势非常严峻”,有50.0%的受访者认为就业形势“有点难度,但还可以接受”。

    另外,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大学生对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在智联招聘的数据中,2016年应届生最终签约一线城市的占比33.6%,高于期望值29.0%;签约新一线城市的比例为33.1%,低于期望值38.3%;签约二线城市的比例与期望值一致。

    房子压力,逼大家撤退?

    为什么会这样?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压力是重要因素。

    经济学人智库今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生活成本全球排名集体上升,且升幅不小。

    从全国房租排名可以看出,北上深雄踞前三,房租年涨幅皆超过10%,深圳甚至超过20%。

    虽然全国每年800万应届毕业生中,有8万人会来到深圳工作,在深圳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就业薪酬也最高,为3502元/月,比平均就业薪酬高11.88%(研究生平均薪酬6831元/月,本科生3899元/月,《深圳商报》数据),但毕业生的收入在房租面前,依然显得很无力。

    在全国也是这样。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数据,今年应届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765 元,高达61.8%的受访者月薪达不到期望值。

    以北京69.27元/平米/月租金为例,70平米的紧凑三居室,三人合租,加上水电气宽带费用,粗略计算每人每月至少需要1700元。

    对广大本科毕业生而言,三千多的起薪,无论如何都至少有50%会进入房东的口袋。

    不少“漂泊族”就表示,“漂”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高昂的租房费用,租金占到月工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房租、房价之外的生活成本,同样是巨大问题。

    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2016》报告就显示,与亚洲其他国家城市相比,中国城市的生活成本普遍更高。其中,上海位列全球第11位,在中国内地城市中居首,生活成本已经和东京一样昂贵。

    在过去20年里,深圳、大连、北京、成都、苏州、广州、天津均位于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前60名。而且,这个生活成本并不包含房价在内。

    要是毕业生要在北上深买房结婚生小孩,这个成本想想都心塞。这些都是让毕业生,越来越怕留在大城市,更多毕业生选择“撤退”的原因。

    但当选择“撤退”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更多的房源,就会面临租客变少、租房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以前骄傲的房东,可能就不敢再“骄纵”。

    广大年轻人面对房东可能也会更加有底气:“房东要还敢再乱涨价,看老子不炒他‘鱿鱼’,让他空几月租不掉!”

    不过邦爷也提醒,最终能涨己志的,是长本事。

     

    ☞ 对本文有任何疑惑请关注邦地产,也可加入“邦地产粉丝群”与作者交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行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今起发行 首秀规模超5亿元

    下一篇

    从录取不分批到“一档多投” 聚焦2016高考招生四大改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