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新X1“高价”上市 华晨宝马销量突围“不能输”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5-26 01:25

    紧凑级豪华SUV车型——全新宝马X1,作为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走量车型,已于5月20日上市,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28.6万~43.9万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冒诗阳    

    每经记者 冒诗阳

    紧凑级豪华SUV车型——全新宝马X1,作为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走量车型,已于5月20日上市,共推出6款车型,售价28.6万~43.9万元。

    专门为中国市场增加了轴距的全新X1车型,是宝马未来提升销量的重要武器。4月,由于旧款X1的停产,奔驰在取得了三成增速的同时,已经对宝马形成反超之势,全新X1所在的细分市场俨然成为宝马“不能输”的领域。

    虽然宝马需要全新X1快速贡献销量,但是却制定了高于竞品——奔驰GLA和奥迪Q3的定价,这对于正处在“逆势”中的宝马来说并不十分有利,而且老对手奔驰已经向宝马发起了有史以来的最有力挑战。

    定价高于竞品

    全新X1是宝马今年最重要的走量车型之一。今年4月,宝马中国完成销量3.51万辆;同期,奔驰中国销量同比增长32%,至3.56万辆。此消彼长之下,今年前4个月,宝马累积销量约15万辆,领先奔驰1.5万辆。

    “4月,我们在进行X1的清库退市。”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高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个月我们没有X1可卖。”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4月,宝马X1仅批发了12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032辆,落差很大。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导致当月宝马在华销量落后于奔驰500辆的最直接原因。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前4个月,旧款X1的销量为1.08万辆;竞品奔驰GLA的销量为2.2万辆;奥迪Q3的销量2.3万辆,均领先宝马X1销量两倍以上。

    全新X1上市后,重新激活紧凑级SUV市场的宝马,有机会再次反超奔驰。

    据了解,全新X1轴距2.78米,车身长度4.57米,均大于宝马的主要竞品车型。

    “长轴距是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制的。”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为打动中国市场,国内工程师全程参与了全新X1的研发,研发过程与海外版同步进行。

    然而,在价格方面,宝马X1却并没有让步。作为一款来自宝马UKL前驱平台的车型,业界曾有评论认为,全新一代宝马X1价格有望下探。但实际上,价格不降反升,最低配车型相对于上一代(手动挡)提升了2.7万元。

    对此,华晨宝马华晨宝马市场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全新X1的起售价为28.6万元,老款的起售价为25.9万元,是因为目前新款没有推出手动版。两代车型的价格应该还是处于同一区间。”

    据了解,奔驰GLA的售价为26.98万~39.8万元、奥迪Q3的定价为23.42万~ 42.88万元,宝马X1的定价略高于竞品。

    在业界看来,豪华紧凑级车型已属于“价格敏感产品”,此前奔驰GLA前驱车上市,就因为更具吸引力的价格赢得了市场。如此来看,全新宝马X1虽为中国市场进行了改变,但在销量方面将面临一定挑战。

    国产车型销量落后

    全新宝马X1上市后能否赢得市场认可,不仅对华晨宝马反超竞争对手意义重大,甚至对宝马在华表现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国市场,奔驰与宝马差距缩小已是事实。《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前4个月,华晨宝马销量8.96万辆,落后于北京奔驰的9.23万辆;其中,奔驰C级车售出3.2万辆,宝马3系销量3.4万辆,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奔驰C级车的追赶态势明显,同期销量增幅达到35.1%,宝马3系仅为5.4%。

    在C级豪华轿车市场,今年前4个月,宝马5系销售4.18万辆,同比出现15.6%的下滑。虽然在这个细分市场,奔驰一直处于落后地位,但随着今年秋天E级车换代上市,奔驰已经开始策划反攻。由此来看,全新宝马X1对于华晨宝马未来销量回暖的意义重大。

    而在中国的竞争直接影响宝马以及其竞争对手的全球市场格局。今年前4个月,宝马全球销量62.9万辆,而奔驰则以64.8万辆的销量夺走全球第一的桂冠。不仅如此,同期,宝马全球销量增长4.9%,而奔驰则增长12.1%。

    因此对宝马来说,“守住”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前4个月,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据了宝马全球的23.8%,为宝马的最大市场,占比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

    为此,国产车型销量略显落后的宝马,下一步的国产计划将至关重要。今年3月,2系国产车型上市后,基于宝马1系的全新车型,以及X3国产车型的布局,对宝马未来在华,甚至全球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颠覆者”造车:五年后见分晓?

    下一篇

    2020年产能进阶300万辆 一汽-大众新增产量剑指SUV?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