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都想投中百倍牛股,但谈何容易。但新三板公司数量够大、新股够多、市值够小、估值不高、好股不少。因此,《每日经济新闻》力邀百家机构,隆重推出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借您一双慧眼,深度发掘新三板的优秀成长股。请随记者去看看那些优秀成长股的六大共同基因。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左越
◎每经记者 左越
投资者都想抓到百倍牛股,但谈何容易。事实上,要想有这样的收获,需要具备“投得早、投得小、投得准、投得稳”等条件。而客观来说,在主板或创业板市场,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那么,百倍牛股哪里找?答案就是新三板。《每日经济新闻》力邀百家机构,共享投资盛宴,隆重推出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借您一双慧眼,深度发掘新三板的优秀成长股。请随记者去看看这些优秀成长股的共同基因。
人人都想投中百倍牛股,殊不知其中的难度有多大。梳理起来,起码得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是投得早,在企业初创期,或是在高速成长期之前;第二是投得小,在市值不大时投,几千万元变成几十亿元不算太难,几亿元变成几百亿元比较难,几十亿元飞跃到几千亿元就是凤毛麟角了;第三是投得准,初创期企业的风险大,存活率不高,黑天鹅遍地,如何在“五六岁”时,准确地选出“十八岁”时人见人爱的“大美女”,的确是个技术活;第四是投得稳,在二级市场,发现错了可以止损,但初创期或新三板缺乏流动性,一旦发现出了问题就只能装死等待救援,所以仓位控制和配置尤为重要,切忌满仓赌一只票。
客观来说,主板或创业板的公司,至少都是几十亿元市值的公司,也都有较为成熟和确定的模式和格局,涨10倍已是震惊天下,如果不是大熊市底部上市,同时进入高速成长期,再遇见一轮超级牛市,几乎不可能出现涨百倍的个股。那么,百倍牛股哪里去找呢?答案就是新三板,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是数量够大,7000家公司,五花八门,随你选;第二是新股够多,每天上十几只新股,大多数都是从未融过资的公司,喜欢什么样的,你都能找到;第三是市值够小,从几千万元到几亿元,占据了99%的比例,极少数明星公司能够做到二三十亿元的市值规模;第四是估值不高,与主板和创业板相比,对标的公司基本估值都是打五折,甚至更低;第五是好股不少,IPO“堰塞湖”不见松动,好公司没法上市,先到新三板解决一部分融资和激励问题,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那么,站在储量丰富的“富矿”面前,投资者究竟该如何做?
《每日经济新闻》力邀百家机构,共享投资盛宴,隆重推出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借您一双慧眼,深度发掘新三板的优秀成长股。
1.商业模式
独特的商业模式不一定成功,但优秀公司的成功商业模式一定有其独到之处。
以万达商业地产为例。在万达集团官网的Q&A板块里,有个问题是:只用了15年时间就在全国开了100个万达广场,还准备再花10年建成1000个万达广场。万达飞速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万达的回复颇为直接:“发展快的原因很难用简短的一句话来回答,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最核心是创造独特的商业模式。当这种商业模式受到消费者、上下游和各地方政府的欢迎,获得的机会就多了。”
在商界,拥有核心能力、分销渠道完整、重构业务流程,再造细分行业独特经营模式、在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上取得较大突破等诸多特点,同样也是判断一家公司商业模式是否优秀的重要考量。
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将商业模式作为重要维度之一,设立新三板商业模式之星奖项。
2.创新科技
从当年的幼小公司到今日的全球明星级科技公司,从初始资本只有2.1万元的民营企业成长为年销售规模超过千亿的世界500强公司,华为的成长史从某种角度来说,恰恰是创新和科技给予了这家公司核心力量。
华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截至2015年底,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超过5万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以2015年为例,其研发人员占到公司总人数45%,近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2400亿元。2015年,华为发布敏捷网络3.0解决方案,将敏捷网络的创新延伸到物联网领域,并在数据中心、企业无线园区、网络安全等领域持续创新。
截至2015年底,华为拥有17万余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全球280多个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网络,支撑着全球1500多张网络的运营,服务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同样将创新力和科技力作为重要维度,设立新三板创新科技之星奖项。
3.竞争优势
投资人挑选标的公司时,总是要先挑选行业。在一个朝气蓬勃前景广阔的行业里,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值得投资的公司,当然要具备相应的竞争优势,或是技术、或是产品、抑或是其他重要因子。
当天猫销售额在“双十一”当日突破900亿元;当雨后春笋般的电商平台们改变甚至重构了中国人的消费模式,恐怕没有人会怀疑阿里巴巴的竞争力。
淘宝网上的万千卖家、品类繁多的各种商品和服务以及其背后的极富想象力的中国市场,都曾让纽交所的投资者为之疯狂。
阿里战略投资苏宁,入股韩国SM公司成第二大股东,入股投资恒大……从这些事情看来,阿里的版图正在迅速扩张,早已不局限在“最开始的地方”。
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同样以竞争优势作为重要维度,设立新三板竞争优势之星奖项。
4.成长潜力
当ICQ仅为一小部分“网虫”所知的时候,大概没有多少人能看到腾讯所拥有的成长潜力;当腾讯凭借QQ这一聊天工具构建起自己的网络版图时,当微信冲出江湖迅速成为“装机必备”的时候,再也没有人能够忽视其成长潜力。
腾讯旗下的QQ和微信数据则可直观地看到这两大产品在近年来的成长性。根据腾讯2015年年报数据,QQ月活跃账户达到8.5亿,同时,整体最高同时在线账户同比增长超10%,达到2.41亿。就微信及WeChat而言,其月活跃账户在2015年年底达到6.97亿,同比增长近40%,公众账号成为连接用户与内容提供商、商户与广告主的领先平台。微信支付更在最近一两年中迅速普及开来,仅在2016年春节假期,6天内通过微信支付收发的红包数量超过320亿,同比增长9倍。
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将公司成长潜力作为评选的重要指标之一,设立新三板成长潜力之星奖项。
5.诚信治理
海尔集团从当年的小厂成长为市场遍及全球的集团公司。201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1887亿元,近10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6%,近10年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0%,是收入复合增长率的5倍。2011年,海尔并购日本三洋白电;2012年,海尔并购新西兰国宝级家电品牌斐雪派克;2016年1月15日,海尔与GE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整合通用电气家电业务。
1985年,张瑞敏在海尔仓库里举起大锤砸向冰箱,将76台有质量问题的冰箱全部砸毁。此后几十年里,“张瑞敏怒砸冰箱”成为商学院经典案例。这个对质量问题零容忍的故事,时至今日仍让不少人津津乐道。人们看重的正是其诚信经营、诚信治理的宝贵态度。事实上,诚信治理的内涵并不仅是管理层尽责、重视产品质量,还包括保护股东合法权益等方面。
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将考察企业的诚信治理能力,设立新三板诚信治理之星奖项。
6.创业领袖
企业领导人,尤其是创始人对企业的影响常常是重要而深远的。
乔布斯对苹果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以至于乔布斯离世时不少“果粉”赶去买iPhone4S纪念乔布斯。
当苹果在短时间内就强势影响全球手机行业,并迅速成长为一家体量庞大的科技公司时,恐怕没有人会怀疑乔布斯和苹果公司是一种相互成全的关系。
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发掘企业领袖的重要作用,设立新三板创业领袖之星奖项。
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将从以上六大维度出发,通过市场各方的专业视角,对新三板企业进行多维度评估考量,全力甄选出180家优秀公司。
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目前仍在开放机构评委报名通道,您可以拨打电话028-86516389(联系人:王小姐)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快速进入报名通道,为首届“新三板未来之星总评榜”贡献您的智慧。
各奖项评选维度
★新三板商业模式之星:从价值主张(权重10%)、消费者目标群体(权重10%)、分销渠道(权重10%)、客户关系(10%)、价值配置(权重10%)、核心能力(权重10%)、价值链(权重10%)、成本结构(权重10%)、收入模型(权重10%)、裂变模式(权重10%)等维度出发,对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专业评估。
★新三板创新科技之星:以“模式(权重20%)、技术(权重20%)、产品(权重20%)、机制(权重20%)、研发(权重20%)”五大创新标准为评选维度,全面评估企业的创新科技能力。
★新三板竞争优势之星:以是否具有“技术(权重15%)、管理(权重10%)、品牌(权重10%)、成本(权重15%)、团队(权重15%)、区域(权重10%)、产品(权重10%)、机制(权重15%)”八大优势为参照,判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与潜力。
★新三板成长潜力之星:以企业所在行业潜在增长空间是否广阔(权重20%)、公司是否掌握核心竞争力(权重30%)、公司是否掌握主营产品定价权(权重30%)、公司所在行业是否进入门槛较高,如技术壁垒、政策壁垒等较高(权重20%)为评选维度,全方位考察新三板企业成长潜力。
★新三板诚信治理之星:以企业管理层是否勤勉尽责,保护股东合法权益(权重40%);实际控制人是否长期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发展(权重20%);是否建立健全经营层的绩效与激励约束机制(权重20%);是否信息披露完善,愿意主动与投资者进行交流(权重20%)为评估维度,考察企业的诚信治理能力。
★新三板创业领袖之星:根据企业领袖是否具有全球化的视野(权重15%),管理风格是否属于开放型(权重10%),是否能够领导变革(权重15%),是否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权重15%),是否能适应不确定环境(权重10%),是否具有乐观思维与成就欲望(权重20%),是否具有远景管理与激励人心的能力(权重15%)作为评选维度,整体评估企业领袖的工作能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