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解构医生集团:医生“脚踩两只船”出次门诊2000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4-29 01:56

    尽管医生集团的模式不同,但其发展都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上的矛盾。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医生集团的发展还面临诸多人事制度、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和去年的这个时候相比,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刘兴鹏变得忙碌了许多。

    让他更为忙碌的原因,是由于去年5月,刘兴鹏作为创始人,成立了中国心内科领域首个“专科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

    “每周有四天半的时间在朝阳医院,每两周会有一个半天在河北燕达医院,为燕达医院的老百姓看病。”4月25日深夜,为患者做完手术的刘兴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像哈特瑞姆这样的体制内医生集团,已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头角。所谓体制内的医生集团,其核心是医生不离开体制,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多点执业。

    另一类就是体制外的医生集团,即由彻底脱离公立医院体系的医生组建而成。例如,在拿到国内首个“医生集团”工商营业执照一个月后,4月23日,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名医中心在罗湖挂牌成立。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近百个医生集团。这也是受益于去年初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注册程序简化等措施助力了医生集团的发展。

    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医生集团的模式不同,但其发展都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上的矛盾。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医生集团的发展还面临诸多人事制度、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多点执业的2.0版本:医生“脚踩两只船”

    对于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优势,名医汇CEO王凯感触颇深并受益于此。他认为,目前医生集团内部的医生公信力来自于医生所在的三甲医院,拥有丰富的经验,民众对完全脱离体制内的医生或者是没有三甲医院的一些年轻医生缺少信心,难以有足够的信任。

    而这一点也正是一些医生想要走出医院时发现的问题。点点医生创始人石冰表示,去年曾服务了一个专家,前期帮该专家做了大量的多点执业筛选、铺垫工作、说服工作,大概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所有的铺垫都准备好了,专家去进行多点执业,三周,每周去半天,发现没有病人,专家非常失落,迅速撤回到原来的第一执业点。

    “医院和医生的关系就如同庙与和尚的关系。”妙手肛肠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兵也坦言,有谁知道普陀山的主持是谁?你只知道普陀山。有谁知道现在协和妇产科主任是谁?你就知道协和。

    品牌这一痛点,也让业内人士找到为之努力的方向。4月22日,好大夫在线和县域卫生发展中心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品牌医生学院,包括了医疗执业安全培训课程等。但一些体制内医生集团在享有三甲医院所带来的品牌效应的同时,也会被认为颇具“脚踩两条船”的意味。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体制内医生集团大部分时间还在公立医院工作,目前还具有浓重的兼职色彩,带有过渡性的意味。

    “我觉得体制内医生集团的兴起,是多点执业迟迟得不到突破的一种个体性上升到群体性的反弹,当突破牢笼以后,这种反弹就不会长期进行下去的。”庄一强说,最终还是要做体制外的医生集团。

    但大家医联创始人孙宏涛认为,“脚踩两只船”就是未来中国医生的执业方式之一。从国外医生执业方式来看,例如,美国的医生是自由执业,一部分医生在医生集团工作,一部分医生是独立执业。有些医生愿意完全在某一个医疗集团服务。还有医生愿意在公立医院大学里当教授,还可以在私立医院诊所里开业,也是一种多点执业。

    ●医生集团的两模式:非“二选一”选择题

    对于这两种不同模式的医生集团,刘兴鹏表示,体制外的自由度会更高一些,但是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

    “我们这个专业目前没法走到体制外,体制外的一些医生集团更多的都是做一些日间手术,某种意义上类似于美容、牙科这类的手术,病人当天就能出院。而我们做的手术需要几十人的团队,配合ICU等设备,病人手术完还得住院一周左右。”刘兴鹏说,“一个成熟的医生,去民营医院做一个大眼睛的曲张等日间手术都没问题,但是你如果让我去民营医院做一个心脏类的手术,这是不可能的,国家并没有给民营医院此类执照。”刘兴鹏说,我国目前还没法提供这种做高精尖复杂手术的医生走出体制的土壤。

    此外,在关于医生集团的定位上,业内也存有不同的看法。在王凯看来,医生集团的定位应该在高端医疗。“在供给方面,目前医生愿意加入我们的医生集团,大多数是希望增加一个额外的收入。而需求方面,目前三甲医院很多的号贩子抬高挂号费用、就医价格,依然有人去购买。医生集团在现阶段的定位应该是在高端医疗,这会更有发展前景。”

    在现实运作中,刘兴鹏表示,有些医生工作室,看的是常见小病,但选择服务高端人群,出一次门诊的价格就是2000块。

    但他认为,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病种及医学专业的复杂程度,并不是所有的医生集团都应该定位高端市场,“我们的定位是服务于老百姓,有些大病,对老百姓的承担能力来说,只能走国家医保。”

    孙宏涛也呼吁更多的医生集团到基层去,提供更多的增量医疗服务。孙认为,这是医生集团存在的意义之一,也是医改方向。“医改方向绝对不是把单病种,简单的手术做成几万块钱。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中国式的医生要服务中国式的患者。”

    好大夫在线CEO王航认为,随着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的推行,更多的医生会走到基层,和县级医院的基层医生形成合作关系。在王航看来,除了医生协作组织之外,大医院医生还可以向下渗透,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自己的病人来源通道,这就是在未来2~3年里非常重要的形式,也是医生集团未来的组织形式。

    新闻纵深

    难题咋解?

    人事、支付制度改革成“钥匙”

    尽管有不同的模式,但是业内专家达成一致的观点是,医生集团的发展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上的矛盾。

    而医生集团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2016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借助网络和IT技术,对患者健康数据的采集、整合和运用。这不仅是提升服务和运营能力的技术,也是医疗保险机构进行谈判和合作的有利依据。

    “此外,第三方检验检查,病理和麻醉机构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医生经纪人公司会随之信息化,远程医疗、智能硬件行业也会发展新的发展动力。可以说医生集团对整个医疗生态都有机遇和挑战。”郝德明说。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长远测算医生集团可能达15%~20%的医疗服务占比,按2014年医疗服务业的产值2.2万亿元算,医生集团市场潜力可达4000亿元。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广东省级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表示,目前医生集团的发展仍然受着束缚。“医生集团这么多年来如同还停留在码头的船。”他比喻说。

    孙宏涛直接指出问题,体制内医生集团面临运营能力、项目拓展、专家调配等诸多问题。体制外医生集团的自由执业目前仍然是伪命题。“因为医生行医的范围有地域限制,根据现在的医生执业法,我的执业只能在北京,我到上海只能申请,要不然就是非法行医。”

    郝德明表示,现有的执业医师法下面,医师还不能跨省市开展医疗活动,只能通过会诊方式提供医疗服务。除此之外最核心的体制障碍还是医疗机构的事业单位性质和编制制度,这些改革的尽快推进,才能真正地让医生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彻底解放医生,这都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加紧政策方面的研究治理和调整。

    廖新波亦认为,支付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是把医生从单位人中解放出的钥匙。同时需要消除医疗技术按照医院等级准入的规定,让技术跟着医生走。并且,消除基本药物按机构使用,因为一些医生下基层却开不到药,病人还是得转到大医院。此外,消除医生价值因医院等级定价,打破医院服务定价按照等级来计算而对医生形成的禁锢。

    风险咋破?

    完善医生执业责任方面保险

    医生集团对于风险的控制,引发业内关注。有从事医生集团人士表示,目前中国医生执业责任方面的保险还不够完善,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生集团相比公立医院,受到法律成本冲击的影响更大。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朱俊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中国是有医疗责任保险类的产品,一些地方也正在进行实践。目前较为主流的方式是公立医院以机构或单位的名义进行投保,可能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医生,如果医生进行多点执业,可以购买个人执业责任保险,但成本比较高。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医疗责任保险的问题,并不是只要有一个相应产品就可以解决了。目前中国在医疗责任保险上还未形成完整的链条及机制。首先从目前的相关法律来看,医生不具有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生只承担诸如注销执照的行政责任。谢启麟表示,目前的机制根本不支持医生个人上保险之后进行赔偿。刘兴鹏表示,其团队在燕达医院、健宫医院做手术,是与落地机构责任共担,各承担一半责任。

    目前,也已有一些医生集团进行商业保险探索。“名医主刀”创始人苏舒就表示已与中国人寿合作,引入手术责任险机制,让医生在院内院外均得保障。

    此外,杏香园医生集团创始人沈法荣表示,让医生流动起来,也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医生集团来说,要严格挑选流动医生的执业资质。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服务指导中心重大疾病处处长何铁强亦认为,风险控制是医生集团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当医生流动起来的时候,当医生谈论自由的时候,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医生应该主动地合规,主动地自我约束。

    一个现状

    受益于去年初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目前国内已有近百个医生集团。

    两种模式

    体制内的医生集团,其核心是医生不离开体制,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多点执业。体制外的医生集团,即由彻底脱离公立医院体系的医生组建而成。

    三大难题

    医生集团的发展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上的矛盾,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医生集团的发展还面临人事制度、风险控制、异地执业等问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今年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1.2万亿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文件正在起草

    下一篇

    新三板挂牌冲刺7000家180颗未来之星等你摘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