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生物降解购物袋(以下简称环保购物袋)的成本已经从原来比普通塑料袋贵1倍、下降到只贵30%~50%,但国内市场推广成效依然不明显。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卓
每经记者 李卓
农贸市场的免费塑料袋,你会拒绝吗?超市两毛、五毛一个的塑料袋,你还在购买吗?“限塑令”颁发7年有余,如何克服和治理“白色污染”,一如既往成为今年两会讨论的焦点。
3月9日,过去三年连续针对“白色污染”提交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生物降解购物袋(以下简称环保购物袋)的成本已经从原来比普通塑料袋贵1倍、下降到只贵30%~50%,但国内市场推广成效依然不明显。
“我们出口意大利的生物降解塑料销售已达1万吨,占到当地市场份额的30%;而国内销量几年下来才上升到1000吨左右。”袁志敏说。
消费者为何依然我行我“塑”?
“禁塑令”还有多远?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袁志敏表示他不敢预测。虽然他所掌管的公司金发科技已前后历经12年、投入10亿多元,专门研究针对白色污染的破解之道。但直到现在,他依然不敢轻易乐观。
一份公开数据显示,自2008年6月1日全国执行“限塑令”以来,累计减少购物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8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0万吨。但由于传统习惯的惯性,目前我国购物袋每年的使用量仍达到80万吨。
“我国每年生产各类塑料制品近8000万吨,占世界消费总量3亿吨的25%以上,是世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唐一林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也正因如此,唐一林今年同样把“大力推广生物降解塑料袋,逐步克服白色污染”的建议带上了两会。
至于消费者为何依然我行我“塑”,卓创资讯分析师齐俊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主要因为生产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塑料袋生产厂家正常生产;另一方面消费环节虽然部分大型超市对塑料袋有偿提供,但是使用量更大的农贸市场仍然开放使用。此外,替代品价格较高,很难普及。
法律亟待完善
在袁志敏看来,环保塑料袋替代品的成本通过技术提升,还有下降的空间,但恐怕还是难以做到和普通塑料袋等价。因此,虽然限塑令的宣传让人们慢慢懂得塑料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但因为禁塑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很容易让执行打折扣。至于生产源头、消费环节的问题,更需要要依靠“禁塑”法律的完善来约束。
袁志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所熟悉的人大代表里,包括吉林、四川、新疆、广东等代表团,今年都有对限塑、禁塑的相关提案。他也因此相信,有了吉林样本后,其他省份禁塑令会慢慢推广。
就具体建议而言,唐一林提出要从七方面做好推广生物基与生物降解塑料的工作。其中包括建议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传统塑料制品完全禁止生产和利用;建议全国人大进行专项立法,强制推行生物基及生物可降解塑料产品的目录,定期向社会公告并实行动态管理。
唐一林同时建议,大力推广生物基和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要统筹规划制品的生产使用、标准建设、检测认证、财税政策、立法执法等多个环节;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得以有效施行。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