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微型电动车或纳入摩托车管理范畴 酝酿2016年出台新政

    2016-01-08 10:13

    相关部委已经对微型电动车进行了一系列市场调研,一位微型电动车企业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高标准放行一小部分产品后,其他微型电动车或将纳入新的摩托车管理范畴。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旭    

    每经记者 刘旭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工信部、发改委、公安部、环境部等部委已经对微型电动汽车进行调研,统一的微型电动汽车管理办法有望出台。

    仍处于政策灰色地带的2015年,微型电动车销量延续了此前两年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5年低速电动车的产量或许将超过60万辆,更有可能直接突破70万辆。一位微型电动车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一年,销量提升的同时,微型电动车的产品升级正在加速,产品品质较两年前已经明显提升。

    微型电动车每年50%以上的增速,已经在三四线市场证明了其强大的市场需求。就目前的国产自主汽车品牌中,微型电动车市场的却不在少数。目前,北汽、江淮、吉利、东风、江铃、众泰、奇瑞、长安等都已经或正在谋划进入微型电动车市场。

    微型电动车求“质+量”增长

    在微型电动车的“大本营”山东省,仅德州一个地级市,微型电动汽车的年产量超过10万辆,低速电动车制造行业和配套产业直接为德州市贡献超过50亿元的GDP。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山东微型电动车生产18.7万辆,较2013年的12.1万辆增长54.55%;2015年1-10月已累计生产25.80万辆,同比增幅达53.82%。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魏学勤表示,到2020年山东省微型电动汽车年产量将突破100万辆。

    全国低速电动汽车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等省份随着市场的发展产销量也在不断攀升。

    2015年,微型低速电动汽车再次迎来50%以上的增幅,产销规模持续上升,进入这一领域的车企也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北汽、江淮、吉利、东风、江铃、众泰、奇瑞、长安等都已经或正在谋划进入微型电动车市场。江铃E100、E200直接将竞争目标对准低速电动车市场,而奇瑞QQEV则更早的将产品投放到低速电动车市场。在产品加速进入市场的同时,价格已经与此前专门生产微型电动车的企业进行直接竞争,比如2015年12月正式投向市场的众泰E30,补贴后的市场售价仅3.28万元。

    欧阳明高预测,微型或小型电动车将是未来插电式混动汽车主要发展趋势,考虑到电池性价比问题,"到2020年,续航里程为300公里左右的小型纯电动车应当是主流"。不仅如此,根据新发布的益普索行业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微型电动汽车保有量可达500万辆,整车销售规模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面对这一庞大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公开呼吁给微型电动车合法身份。杨裕生认为,微型电动汽车符合城镇及农村市场的需求,切实解决了普通民众的出行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市场而言,低速电动车既不要政府补贴,又能满足民间生产生活所用,市场潜力和需求巨大。

    “身份”认证或将年内突破

    据悉,相关部委已经对微型电动车进行了一系列市场调研,一位微型电动车企业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高标准放行一小部分产品后,其他微型电动车或将纳入新的摩托车管理范畴。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微型电动车课题组组长介绍,通过多次微型电动车发展问题的调研与讨论,并形成了相关的政策管理建议方案。他表示,马凯总理对微型电动车的发展已有批示,要纳入正常的机动车管理。

    这是一个积极正面的信号,而不是否认微型电动车的存在价值。“微型电动车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不光是整车产品,全产业链都已形成,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市场的出行需要,其生命力是顽强的,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付于武表示。

    一方面,政府需要积极面对微型电动车市场,引导市场规范发展,但管理必须区别于传统车体系,不能要求微型电动车达到乘用车标准,但要把安全问题考虑进来。另一方面,微型电动车企业要避免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生产更好的产品、更好性价比,满足市场需要方向去努力。

    在具体的管理标准上,一位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政策倾向于按照类似欧盟的摩托车归类管理微型电动车。同时,在欧盟标准之上,按照中国不同城市特色区分管理,比如,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禁止微型电动车上路,但远郊区可放开,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也可以上路,这就规避了实际管理中的很多矛盾。

    同时,付于武向媒体强调,即使微型电动车在将来实现转正,仍然有一个准入的过程。付于武建议,产品认证在前,企业认证在后,加强事后监管。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证监会“1号文”出炉 国家队继续维稳不退出

    下一篇

    非理性大跌之后,哪些错杀股将成资金避风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