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CM7树立中高端公商务车新标杆 东风风行渐成自主乘用车“黑马”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19 00:55

    除了在中高端MPV市场产品上的“标杆”作用外,东风柳汽还首次在CM7上进行了多种营销方式的“大练兵”。

    而就在CM7上市前不久的11月8日,东风柳汽还发布了旗下首款主打家用的MPV产品S500,随着产品密集投放,东风柳汽的销量也在一路上涨。2015年,在多款实力强劲的产品的带动下,东风柳汽销量目标将跨越25万辆大关。

    在MPV市场取得领先的基础上,东风风行还在逐渐加码SUV、轿车市场,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主流市场全覆盖的自主乘用车品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风柳汽正在尝试一系列新的营销举措,希望进一步放大优势产品对品牌影响力的带动作用。

    厚积薄发的中高端MPV商务车CM7

    东风风行CM7是东风柳汽面向中高端MPV市场的一款“拳头产品”,自2014年7月上市以后,一直被业界冠以“首席公务舱”的美誉,而在一年多的销售过程中,这款产品对东风柳汽旗下“东风风行”品牌力也带来了很大的贡献,助力东风柳汽突破自主品牌高端化瓶颈。

    空间上,风行CM7车宽超过1.9米,轴距达到3.2米,这样绝无仅有的空间让这款车被称作“移动办公室”;此外,内饰上,风行CM7配有总裁级电动座椅,体现了“高端商务”的定位。安全性能上,CM7还配有博世ESP系统、360度全景环视系统等高端安全配置。

    在强大的产品力基础上,此次自动挡车型的上市,无疑进一步加强了CM7的整体市场竞争力。但是,对于东风柳汽而言,CM7不仅成为东风风行的旗舰MPV产品之一,也是东风柳汽产品和品牌向上突破的力作。

    今年10月,东风风行冠名的“2015 U.I.M.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柳州东风风行杯大奖赛”正式拉开序幕,该赛事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F1汽车赛一起被公认为全球四大顶级赛事。同时,东风风行CM7凭借产品力优势和良好的品牌口碑,荣膺本项赛事中国大奖赛官方指定接待用车。

    东风风行希望通过对顶级体育赛事的赞助拓展知名度,这种充满自信的营销方式除了对产品和品牌有所贡献之外,还是东风风行创新营销方式的尝试。

    实际上,自上市以来,风行CM7已经在东盟博览会、各地政府两会、中国金融论坛、亚太商旅峰会、武汉网球公开赛等一系列高端会议与顶级赛事中接连勇夺“指定用车”殊荣。

    “酒香还怕巷子深”,通过种种能够展示“硬实力”的赞助,CM7已经成为了高端MPV市场首屈一指的明星产品,这样的地位源于东风柳汽对MPV市场的深耕,毫无疑问,东风柳汽已经成为国内商务MPV的引领者和普及者。

    作为最早生产MPV的企业之一,东风柳汽已经建立了业界领先的MPV研发制造体系。旗下全能商务MPV菱智累计销量早已突破50万辆,稳居细分市场销量冠军。

    打造全覆盖的自主乘用车品牌

    实际上,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重要的乘用车自主品牌之一,东风风行在MPV领域已经有着长达15年的深厚积淀,而在长期的积累之下,东风柳汽已经成为了国内最专业、最全面的MPV企业之一。

    “MPV市场的诸多细分市场已经开始逐渐成型。”东风柳汽总经理助理兼乘用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姚利文表示,“因此我们的产品也要向这些市场拓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风柳汽还相继发布了S500等多款MPV产品,其中S500是风行品牌首款主打家用市场的MPV,这款车在11月8日上市后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外,中级商务MPV产品F600也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上亮相。

    在将MPV产品做到“极致”之后,东风柳汽正在试图将风行品牌打造成一个全面覆盖各个乘用车市场的自主乘用车品牌,这样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目前,东风风行的产品全面覆盖了MPV、SUV、轿车三大狭义乘用车品类,营销、服务网络遍布全国。

    在SUV市场,东风风行发布了“景逸X”系列SUV——景逸X5\X3\XV,月均销量突破万台,已经成为SUV市场持续热销的自主品牌车型,其中,东风风行“加大号城市SUV”景逸X5,起售价不足8万元,广受年轻消费者欢迎。

    这些成绩为东风柳汽后续推出其他级别SUV车型夯实了市场基础。姚利文向外界透露,在东风风行未来的新车计划中,SUV车型也达4款之多,其中包括了目前正热的7座SUV,以及向中高端突围的B级SUV。

    不仅如此,在轿车方面,在推出“高品质越级家轿”景逸S50之后,东风风行未来也计划推出更多级别的轿车车型,实现东风风行在产品线布局上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东风柳汽目前满足乘用车销售要求的营销网点已经超过1000家,这为东风柳汽进一步进军乘用车市场打下雄厚基础。而该企业在互联网营销等方面的思考和尝试也超越竞争对手。

    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一个自主品牌“黑马”的渐行渐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乐视造车背后:互联网公司争抢新能源车“准生证”

    下一篇

    政策助推自主新能源百万目标 车企加速战略布局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