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专家指出登记失业率存在失真现象、“第二次下岗潮”即将来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从失业率角度判断,中国的失业风险整体可控,未形成“第二次下岗潮”。
针对有专家指出登记失业率存在失真现象、“第二次下岗潮”即将来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从失业率角度判断,中国的失业风险整体可控,未形成“第二次下岗潮”。
“从这么多年的实践看,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所代表的趋势是一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认为,虽然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的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有所不同,但能够代表全国失业人群的整体情况。
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调查失业率是国际通行的失业率统计方法,一些研究机构用其他方法得出的失业率数据虽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局部数据并不具有全国代表性。登记失业率尤其是调查失业率仍是目前判断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
莫荣根据国际比较研究提出,7%的调查失业率可作为失业预警红线。而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调查失业率也在安全红线之下。
1989年,百万民工下广东,形成第一次“民工潮”;上世纪90年代,数千万国企职工下岗失业,形成“下岗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农民工返乡潮”,人数超过1200万人。
莫荣认为,需要达到类似的人群规模,才能界定为“潮”,而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数据,这一情况并未出现。
“‘潮’如果出现,失业率会有较大的波动,将涉及到很多行业和企业。而现在更多的是产业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造成的失业。”郑东亮说,
近年来,部分钢铁、化工、煤炭等领域的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存在一些减员现象,部分生产制造类企业也出现了用机器替代人工的现象。郑东亮表示,上述原因对用工的影响有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带动下,电子商务、金融、通信等行业吸纳了部分企业分流人员,而使用机器人也是企业为了弥补缺工采取的措施。”
莫荣介绍,根据人社部对全国3.3万家企业的失业动态监测数据,因经济性裁员造成的失业仅占监测数据的2.6%。退休、劳动合同到期、企业结构调整、搬迁等正常因素占动态监测数据的主要部分。此外,根据调查,全国百人、千人以上的大规模裁员出现较少。
“这次可预见的经济下行调整带来的下岗风险不会像上世纪90年代那样,集中大规模地爆发,因为当前的经济环境使就业的吸纳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增大,能够吸纳较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郑东亮认为。
“现在实行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由当初的下岗再就业政策发展而来,从针对不同群体到针对企业的政策和服务都接近完善,对再就业的支撑力已超过当年。”郑东亮说,“对当前出现的失业状况无需过度担忧。”(记者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