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谭浩俊:制造业要真正企稳还需政策持续发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1-03 01:23

    对大中型企业来说,能够出现趋稳迹象,无疑源于各项投资政策的出台,特别是铁路、航空、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这些都直接对包括钢铁、水泥等在内的制造企业产生积极作用。

    每经编辑 谭浩俊    

    11月2日发布的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8.3,为6月以来最高,较9月的47.2明显回升,但仍连续八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就在此前,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官方PMI数据,结果为49.8,与9月持平。虽然两者在取样的口径上存在一定差异(官方主要是以大中型企业为样本,财新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样本),但是两者都呈恢复或稳定状态,这说明制造业出现趋稳迹象。

    从此次PMI的分项数据中也不难看出,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就业指数均有所改善,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一改此前三个月的下降趋势,回到了扩张区间。

    在其带动下,新订单指数也有所回升,只是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10月外需改善,订单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需疲弱。

    从大中型企业到中小型企业都出现趋稳迹象,应当说是比较好的现象。这也意味着,稳增长的各项政策开始见效。

    对大中型企业来说,能够出现趋稳迹象,无疑源于各项投资政策的出台,特别是铁路、航空、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这些都直接对包括钢铁、水泥等在内的制造企业产生积极作用。

    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一方面大中型企业的企稳,也会间接地对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和需求产生积极影响,提供很多帮助;另一方面除投资政策之外,各种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稳增长措施也很多,如对中小微企业实行货币定向支持、给小微企业减免税、出台加速折旧政策等。

    同时,对出口企业也有许多扶持政策。10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一改前几个月的下降趋势,回到扩张空间,很大程度上就与各项扶持出口的政策有关。

    需要冷静观察的是,尽管10月份的PMI有了趋稳的迹象,但从去年以来PMI的变动情况来看,支撑其持续稳定的基础并不牢固。

    此次的企稳,是否意味着各项政策措施已经完全发力,支持制造业企稳的条件是否已经完全具备,仍然需要观察。首先,PMI仍处于收缩区间,即便企稳也是紧缩型企稳,预示着制造业仍未走出低迷状态,市场需求仍然严重不足,价格处于低位状态,对整个经济的积极影响不够。

    其次,新订单指数也没有明显企稳,更多的还是在新出口订单指数的拉动下勉强出现企稳状态,意味着国内需求不足、力度不够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有效启动国内需求,已成为制造业企稳的关键。

    再次,制造业用工继续收缩,且这种收缩趋势已维持了两年,虽10月份收缩率有所放缓,但仍处于收缩状态,特别是国有企业用工状况很不理想。最后,制造业库存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销量下降的情况下,成品库存已连续三个月出现上升了,这也是市场需求不足的充分体现。

    正因如此,10月PMI出现反弹,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制造业转稳的新起点,还有待观察。尤其是年底将至,很多影响制造业稳定的因素又将增多。如何保证这样的趋势能够维持下去,就需要在政策上给予进一步的支持。

    具体来看,一要确保各项投资政策能够全面落实,不打折扣;二要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把能够用于支持经济发展、支持减免税、加大财政投入的资金,全部用于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减少资源的损失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三要依据稳增长需要,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增加货币供应,满足实体经济的稳定需要;四要出台鼓励国内消费的政策,在加快折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五要更大力度地支持创业创新,尤其是创新,要有更多的政策跟进和措施保证,要能够让创新者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乐意创新、放心创新。

    总之,要确保制造业能够尽快步入平稳有序状态,仍需要政策持续发力,需要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全国每年损失约百万亩耕地 新规划出台要求5年内年均减少土壤流失8亿吨

    下一篇

    叶檀:徐翔倒下还不意味着游资会跟着倒下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