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记者 杨建
昨日(9月22日)沪指在经连续两日反弹后收于3185.62点,相比6月15日沪指开始下跌时的收盘点位5062.99点,跌幅仍然达到37.08%。
记者注意到,继8月底证监会通知要求各券商对“利用信息系统外部接入开展违法证券业务活动”进行清理后,9月17日晚间,证监会明确了信托产品账户清理的三个范围。据格上理财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7日,有超过30只结构化产品扎堆于25只高位停牌个股中,这些个股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相关资金能否躲过“闷杀”呢?
值得注意的是,为发掘中国最杰出的私募基金,《每日经济新闻》此前发起了年度十佳私募评选,去年获奖的多家私募今年依然有不俗表现。目前,《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2015年度中国十佳私募基金”评选活动已火热启动。
高位停牌股复牌连续跌停
近段时间,此前不少高位停牌躲过前期大跌的个股纷纷复牌,但多数复牌股连遭跌停,不但“牛散”难以出逃,一些带杆杆的结构化产品和伞型信托账户也因进驻高位停牌股或遭“闷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雪莱特(002076)7月2日在股价高位停牌,公司中报显示,厦门信托-雍马一号新型结构化证券信托二季度新进持股205.65万股,占比1.13%,然而雪莱特于9月21日复牌后,连续两天“一”字板,巨量封单封死跌停。
又如海欣食品(002702),公司积极推进主业结构升级,收购上海猫诚电商并进军火锅连锁餐饮,O2O雏形初现,引来机构资金扎堆进驻,特别是结构化产品的追捧。公司中报显示,有三只结构化产品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榜单,其中,西藏信托-中信中金1号伞形证券投信托二季度新进持股532万股,占比4.33%;中融-融临6号结构化证券信托持股246.99万股,占比2.01%;中融信托-融享4号结构化证券信托持股207.11万股,占比1.69%。海欣食品6月30日停牌,9月16日复牌,出现连续四个“一”字跌停,导致进驻的结构化产品遭“闷杀”。
Wind数据统计,在披露最新数据的2133只结构化私募产品中,截至9月12日,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为负者共853只,占40%;1015只的单位净值小于1元,占47.6%,其中98只小于0.8元;单位净值大于1元的基金为935只。
据记者了解,私募产品清盘线通常设置在0.6元~0.8元之间,而结构化产品的止损线多高于0.9元,因此有不少结构化产品距离清盘线仅一步之遥。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正是由于结构化产品清盘线较高,因此高位停牌的个股复牌后,尤其是有结构化产品进驻的个股,其中的投资者都想往外跑,结果造成“踩踏”,逃不出来。
高位停牌股后市堪虑
9月17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发布通知,明确了信托产品账户清理的三个范围,其中特别提到:伞形信托不同的子伞委托人(或其关联方)分别实施投资决策,共用同一信托产品证券账户的信托产品账户;优先级委托人享受固定收益,劣后级委托人以投资顾问等形式直接执行投资指令的股票市场场外配资等情形是清理的重点对象。对此,有私募表示,由于结构化产品成立的资金有一部分来自场外配资或借助伞形信托通道,因此或受波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格上理财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7日,有超过30只结构化产品扎堆于25只高位停牌个股中,这些个股都是在公布中报业绩之前停牌的,股价多处于历史高位,相关结构化产品及伞型信托账户基本都是在二季度新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中的。换言之,上述资金基本都被“关”在高位,不易出逃。
如通葡股份(600365)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36.73%,公司股价6月25日达到35.2元的历史高点(前复权,下同),随后股价持续调整,通葡股份于7月2日停牌。
通葡股份中报显示,二季度有三只结构化产品进驻,其中,基金西藏信托-致知1号结构化证券信托计划持有489.9万股,占比3.5%;西藏信托-英大1号伞形证券信托计划持股481.13万股,占比3.44%;中融-长江红荔1号结构化证券信托持股254.88万股,占比1.82%;除此之外,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单上还有其他几只私募产品进驻。
与通葡股份情况相似的还有金安国纪(002636),该公司二季度也有两只结构化产品进驻,其中广东粤财信托-穗富7号结构化证券信托持股266.11万股,占比1.08%;厦门信托-浙商一号新型结构化证券信托持股78万股,占比0.32%;穗富投资旗下私募产品穗富11号也进驻其中。金安国纪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86.78%,公司股票6月26日停牌至今尚未复牌。
记者注意到,将上述公司包括在内,共有万业企业、永大集团、宝利国际、长城信息、丰东股份、*ST酒鬼、美达股份、宏磊股份、明牌珠宝、兴源环境、大连友谊、奥特佳、湖北广电、零七股份、华茂股份、恒立实业、大连热电、中江地产、实益达和中钢天源等合计25家上市公司被超过30只结构化产品及伞型信托账户在二季度扎堆进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