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信集团旗下通用航空公司中信海直公告称,原油价格低位使公司主要客户减少了直升机租赁需求,同时人民币贬值使公司受到汇兑损失,公司经营面临巨大挑战。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记者 丁舟洋
国际石油价格“跌跌不休”,多数航空公司因此赚得盆满钵满,但也有航空公司“深受伤害”。
9月19日,中信集团旗下通用航空公司中信海直(000099,收盘价12.24元)公告称,原油价格低位使公司主要客户减少了直升机租赁需求,同时人民币贬值使公司受到汇兑损失,公司经营面临巨大挑战。为完成年初预订的经营目标,中信海直拟用自有资金开展理财业务,出资5000万元向中信信托购买信托产品。
对此,民航专家林智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开展石油通航服务的航空公司,是少有的一类会因石油价格下滑而业绩下滑的航企,因为低迷的油价会使石油公司减少海上作业飞行。
上半年业绩不达预期
中国第一家通用航空上市公司面临业绩不达预期,“罪魁祸首”却是让多数航空公司大为获益的“石油价格下跌”。
中信海直近期发布的2015年半年报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4亿元,同比减少3.88%,最终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减少1.2%。
据了解,中信海直定下的2015年年度经营目标为: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由此来看,中信海直上半年5.64亿元经营收入仅占年度目标的42%左右。
兴业证券在研报中分析指出,油价低位运行、海上油田业务不景气是中信海直营收下降的主因。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降低,并持续低位运行,中信海直主要客户减少直升机租用架数及降低租机价格,对公司主业海上石油飞行经营业绩造成了不利影响。
背靠实力雄厚的中信集团,中信海直提出“开源节流”,购买理财产品,便是其中的一个步骤。9月19日,中信海直公告称,公司拟用5000万元自有资金开展理财业务,向中信信托购买信托产品,投资年限为2年,预计年化收益率为9%。中信海直表示,这笔投资是为了完成年初定下的经营目标,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发挥盈余资金效能,增加收益。
据中信海直官网介绍,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促进海洋石油开发和通用航空发展。经过30多年运营,中信海直的海上石油直升机服务市场占有率高达60%,是该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龙头企业。
多元化摆脱大客户依赖?
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石油业务也一路高歌猛进,国际原油价格在过去3、4年连续维持坚挺。以原油公司为重要大客户的中信海直,似乎做着“高枕无忧”的生意。
自国际原油价格开启“下滑模式”后,中信海直的石油服务蛋糕也相应缩水。中信海直2014年年报称,公司一方面稳定海上石油飞行服务,一方面积极推进通用航空培训服务板块,并加强通航维修业务。
这在一些行业分析人士看来是“改变大客户依赖,多条腿走路”的思变之道。今年7月,中信海直与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联合组建成立“中国民航通用航空学院”,标志着中信海直进入通航人才培训的领域。
“多元化通航业务经营对中信海直是有益的,但从全国通航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仍不容乐观。”据林智杰透露,2014年民航总局对通航企业的补贴总额超过2亿元,但全国通航企业依然半数亏损,整个通航业也依旧亏损。若除去补贴,全国通航业亏损约5亿元。
“通航产业‘飞不起来’有很多原因,例如起降点不够、保障设备不足等等,但最大瓶颈仍是低空飞行空域未开放。”林智杰认为,所造成的情况就是“通航企业的增长量大于机队的增长,机队的增长大于飞行小时的增长。”
即便是作为行业标杆的中信海直,要想拓展海上油田飞行服务以外的通航作业,仍难以避免“地面热闹、空中冷清”的尴尬。据中信海直2015年半年报披露,上半年,海直通航继续执行电力巡线、航空护林、极地科考等业务,共计飞行1677架次,1942小时08分,同比分别减少7.19%和8.48%。而公司曾经运营8年的通用航空公务机业务,则因盈利不佳于2013年被剥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