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跨国公司“招安”平行进口 数百款小众车型或将入华

    2015-07-30 01:14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卫琰    

    ◎每经记者 刘卫琰

    在车市低迷的背景下,平行进口车业务正在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车商的迫切心情自不待言,政策窗口的加速敞开引导了市场趋势。所以,尽管目前平行进口面临着所谓的“内忧外患”,但未来前景却是不容置疑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平行进口市场也能提供给他们划算的价格、个性化的车型,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

    在各大汽车经销商集团加速布局平行进口汽车贸易时,经营了20多年“小贸车”(平行进口车别称)业务的天津某汽车贸易公司董事长李立军(化名),却在为前所未有的亏损而焦虑。

    “之前平行进口车单车平均利润能够达到10万元以上,而现在能够盈利已经非常困难。”李立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在高利润的驱使下,诸多经销商加速进入,但恶性竞争导致了利润的大幅缩水,平行进口车行业正在面临内忧和外患。”

    恶性竞争自然是内忧,那么外患呢?他进一步解释称,主要指跨国车企围追堵截、政策处于调整期、中规车进口车价格大幅度跳水等。

    在外界看来,平行进口贸易似乎已经被逼到了墙角,然而这并不是死角。《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通用、福特酝酿对部分个性化车型开“绿灯”,这表明平行进口车商可以直接从官方渠道获得货源。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独家获悉,德国某品牌汽车集团也正在与部分实力较强的平行进口车商接洽,希望开辟在华授权销售车型之外的进口车贸易通道,这一车型数量或可以达到200种之多。

    获得官方的进货许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行进口车的身份开始获得主机厂的认可,虽然贸易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但是放开此贸易形式已经在相关主管部门达成共识,“小贸”车商不断寻找新的经营模式也为其带来了新希望。

    平行进口车利润大幅缩水

    “在占比达到平行进口汽车贸易量九成的天津港,今年上半年的进货量是去年同期的一倍,但是这些货物并没有报关,平行进口经销商正在等待政策放行。”李立军表示。

    对于平行进口市场而言,今年是政策调整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迟迟没有发布;国家质检总局正在积极推动平行进口车型三包落地;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车实施细则面临修订;天津自贸区平行进口实施细则悬而未决。

    就在政策处于静默期之时,国外跨国车企正在通过各种手段阻断平行进口货源。如某德系豪华品牌通过提高排放、提高税收,最终提高零售价的方式限制美规车进入中国,这就直接导致平行进口车的品种大幅度缩水。

    “目前已经缩减至50种以内,之前平行进口车型种类多达几百种。”李立军表示。

    与此同时,中规进口车也因为我国经济增幅放缓而价格跳水,根据中国进口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以来,我国的进口车优惠幅度在进一步加大,今年5月已经达到11.8%。

    内部价格战也已经全面打响。“由于此前的高利润驱使,众多经销商加入平行进口,但恶性竞争已经使利润大幅滑坡,之前平行进口车平均利润能够达到10万元,而现在能够盈利已经非常困难。”李立军表示。

    以目前平行进口的支柱车型宝马X5为例,多年前这款车的单车利润能够达到15万元,而目前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单车利润也仅能达到1万元。

    另一个主力车型丰田普拉多2700如今已处于亏损销售状态,亏损幅度为5000元到1万元,此前这款车的单车利润为3万~4万元。

    通用福特放行个性化车

    虽然运行十多年的平行进口贸易正处于“内忧外患”,但这并不意味这一贸易形式已没有生存空间,未来依然大有可为,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平行进口贸易方式的变革。

    李立军表示,“平行进口业务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平行进口贸易通道,一部分是平行进口产品。”他说,在国外车企通过各种手段对平行进口车型进行围追堵截的情况下,车商可以绕道而行,大力拓展个性化车型,改装车型。

    目前,除了通用、福特对部分个性化车型开“绿灯”外,李立军透露:“目前某德系汽车集团也正在与我们商讨类似的做法,他们希望除了在华授权销售的车型之外,其他近200种车型都可以对平行进口贸易开放。”

    随着电商的兴起,平行进口汽车的贸易通道也更趋多元化。李立军介绍,未来电商这一平台将把国外的供货信息准确传递给国内消费者,国内消费者的订单成为国外供货商进货的重要依据。“这就将此前供货商个人判断供货,转变为‘以销定产’,销售目标更加精准,也将进一步降低经销商的成本。”李立军认为。

    据悉,部分平行进口车商尝试与汽车之家、易车、京东商城、腾讯组建电商平台,首次上线的个性化和改装车型有望达400多个品种。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目前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000万辆、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换购比例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个性化车型或将成为部分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渐完善的政策扶持下,这或许是平行进口小众车型重要的市场机会。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广东年内有望取消二手车“限迁” 千万辆在用车等待政策窗口

    下一篇

    用友网络携手阿里 欲推传统企业上“云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