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国企改革四大文件密集出台,顶层设计方案落地窗口期越来越近,市场期盼的改革大潮正在形成。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昊 李琴
◎每经记者 张昊 李琴
A股连续大幅下跌,固然让人色变,但对理性、成熟的投资者而言,剧烈的调整,往往也意味着新的机会。对于后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着重关注了以下热点信息,以供投资者参考:国企改革概念股相对抗跌,如果有反弹,那么这些概念股有望领衔;新股发行将继续,证监会刚刚核准28家企业首发申请,打新仍是不错的选择;前两周逆势大赚的泽熙又调研了两家上市公司,王亚伟旗下的千和资本也调研了一家上市公司。
一个月内,国企改革四大文件密集出台,顶层设计方案落地窗口期越来越近,市场期盼的改革大潮正在形成。
尽管过去两周股指连续大幅下跌,但在下跌过程中,国企改革概念股,尤其是国投系、中粮系的表现可圈可点。在整个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情况下,国企改革概念股因具备估值的相对优势,以及资产整合方面的预期,获得了市场关注。
国企改革热度仍存
随着国企改革政策的密集出台,市场对其顶层方案落地的预期越来越强烈。以央企改革试点为代表的六大集团相关概念股集体爆发,国企改革成为市场热点。
上周二(6月23日)央企改革概念股票集体发力。其中“国投系”的国投电力当日涨停后,晚间宣布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在这一消息影响下,6月24日,央企改革概念股全线上涨,截至收盘,涨停个股多达10余只,首先是电力板块,吉电股份、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和华电能源涨停;其次是“中粮系”的中粮地产、中粮生化、中粮屯河,“国投系”的*ST中鲁、国投新集和中成股份也联袂涨停。
对于上述市场表现,有关券商分析师表示,“在国企改革中,六大试点央企集团一直被市场视为风向标,‘国投系’的国投电力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更给市场多了一份想象。其他央企改革概念票必然随势爆发,国企改革将是下一阶段主题热点的重点方向。”
央企改革四条投资主线
一大波政策来袭,央企改革逐步升温,资产证券化概念将备受关注。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从具体操作层面看,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主流方式有三种,一是国资控股公司整体上市;二是国资控股公司主业资产上市;三是跨集团资产置换、借壳上市。我们预期央企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平台将是提升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的较为主要的方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1年央企的资产证券化率仅为68%,仍有部分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统计数据,仍存在资产证券化率低于30%的央企集团,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较低,仅有0.79%,而国家核电重组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也较低,仅为6.18%。
通过梳理112家央企集团以及旗下240余家上市公司,从各大央企重组必要性以及资产证券化率两大维度,国金证券选取了四大系别投资主线。
一是航天两大集团,即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是我国航天工业体系的基础。两大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较低,航天科技集团仅为9.1%,航天科工集团仅为19.9%,两大集团科研院所的核心资产均未在上市平台内。国金证券认为,航天系提高资产证券化率将是必然趋势,建议关注中国卫星、航天动力。
二是核电系。目前,我国核电系央企主要有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核电、中电投集团、中核建等。各个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核电资产的上市平台也较为稀缺,建议关注中核科技、上海电力。
三是船舶系。国金证券认为,在当前大背景下,未来南北船有可能通过资产整合甚至合并的方式提高资产证券化率。中国重工可能成为整合平台。
四是钢铁系。当下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兼并重组是必由之路。市场已经传出武钢股份、宝钢股份要合并的消息,值得关注。
关注五地国企改革
除了央企改革标的外,地方国企改革也显现出诸多投资良机。
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把握地方国企改革投资机遇有三大标准。首先看地方相关部门表态积极性高、推进力度相对较大的区域;其次,当地所属国资委上市公司相对较少,且资产证券化率不高,由于上市平台不多,自上而下推进的系统性相对不那么复杂;最后看地方国资所属上市平台越少越集中,其单个上市平台受益国企改革可能性越大。”
结合各省市具体情况,国金证券认为山东、安徽、贵州、广州、深圳共五地是寻找国企改革投资标的的第一梯队。
山东省政府确定了推进规模企业公司制改制“五年行动计划”。目前,新华医疗因引进战略投资者而停牌。此前,山东黄金、银座股份已经进行了试点,具备了一定的操作经验。推荐关注山东高速、青岛双星。
安徽省国企改革工作在今年以来不断加码。国金证券认为,安徽省的资产证券化进展推进较快,可以关注雷鸣科化、皖维高新。
贵州国企改革的主要看点则在当地国资上市平台较少,一次资产注入和整合的概率较高,其中贵绳股份、黔轮胎A值得关注。
而广州、深圳国企改革推进速度稳居全国前列。可重点关注珠江钢琴、广州浪奇、深圳能源。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