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三菱汽车希望与合作伙伴台湾中华汽车一起合作,在东南汽车现有车型的基础上帮助其强化产品魅力,但是目前没有全新轿车的研发计划。”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卫琰
据太平洋汽车网等媒体报道,东南三菱正在酝酿启动翼神下一代车型的研发工作。
此前,三菱汽车已经宣布停止轿车研发,这将以导入三菱轿车产品为主的东南汽车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三菱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菱汽车希望与合作伙伴台湾中华汽车(台湾中华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合作,在东南汽车投产的现有车型基础上,帮助其强化产品魅力。”“逃离”轿车研发的三菱,将翼神的未来留给了东南汽车和台湾中华汽车,但是这一车型能否在东南汽车手中盘活,仍然是个未知数。“翼神下一代车型的开发,还是股东三方的合作。”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至本文截稿,东南汽车对此尚未发表任何评论。
分析认为,东南汽车目前在自主研发实力并不强的现状下,弥补自身产品短板尚有难度,还要“分神”去援手翼神,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一挑战关系到东南三菱、甚至东南汽车未来的走向和去留。
下一代翼神由股东方共同开发
翼神是三菱家族在国内市场最畅销并带有鲜明品牌基因特征的车型。日前,有媒体披露了关于下一代翼神的相关产品信息,并称这款车型将于2017年正式发布。
翼神是东南三菱的主销车型。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4月,这款车累计销售2100辆,在东南三菱销量中占比近七成。其他东南三菱车型销量甚微,其中蓝瑟前4月累计销售863辆,戈蓝销售34辆,君阁销售69辆。
尽管是主销车型,但翼神近两年的销量数据并不乐观。2013年全年销量1.36万辆,到了2014年销量只有5300辆。
此前三菱汽车在官方声明中称,三菱将停止轿车的研发,未来将注意力放在SUV、皮卡以及电动车三类车型上。而三菱汽车之所以“不会继续研发轿车”,原因在于轿车业务盈利困难。
三菱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三菱汽车并不是规模很大的汽车厂商,所以不能什么都做,要有自己的选择。”
然而,这一消息给倚重三菱技术和轿车产品导入的东南汽车出了一道难题。对此,上述三菱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三菱汽车希望与合作伙伴台湾中华汽车一起合作,在东南汽车现有车型的基础上帮助其强化产品魅力,但是目前没有全新轿车的研发计划。”
分析认为,未来三菱汽车在轿车方面不会再投更多的精力,台湾中华汽车则成为东南三菱在车型研发方面的重要依靠。
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台湾中华汽车在车身、底盘、动力总成方面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该企业最突出的地方是依托台湾较为发达的电子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汽车电子研发能力。”
台湾中华汽车官网信息显示,该企业以研发、生产、销售商用车为主,对轿车领域涉猎并不多,其主销车型为三菱圣达、中华菱利、中华新达等商用车。
钟师表示,在目前三菱汽车停止轿车研发,中华汽车的轿车研发能力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未来东南三菱很可能将慢慢淡出国内市场”。
东南汽车自主业务短板明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翼神销量下滑,目前三菱品牌车型在东南汽车销量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滑坡,2013年,这一比例为16.65%,2014年则下滑至15.33%,今年前4月再度下滑至13.82%。
在此形势下,东南汽车未来的发展重任落在了自主产品肩上,但其自主业务目前也面临车型缺位的问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在自主轿车销量萎缩的情况下,目前能够救东南汽车的唯一一根稻草就是迅速推出SUV车型。”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前4月东南汽车几乎所有的自主轿车销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唯一增长车型为菱悦,累计销量为1.21万辆,同比增长19%。然而近两月这款车的销量也呈现下滑态势,3月菱悦销售0.29万辆,同比下滑21.7%;4月销售0.15万辆,同比下滑54.2%。
与此同时,我国的SUV市场正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不少自主品牌通过发力SUV领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业绩。以江淮汽车为例,今年前4月该企业累计销售11.11万辆,同比增长76.57,其中SUV车型累计销售7.76万辆,同比增长458.5%,轿车销售1.31万辆,同比下滑40.2%;MPV销售2.02万辆,同比下滑33.2%。
据新浪汽车报道,今年7月,东南汽车将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SUV车型DX7,未来还计划推出DX5等多款车型,希望在目前高速增长的SUV市场分得一杯羹。
但钟师认为,“目前东南汽车的自主研发实力较弱,此前更多的车型是借助三菱的平台和技术开发,其自主研发的产品或将面临严峻的市场考验。”
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5月,我国自主品牌SUV已经受到了市场考验。随着合资品牌纷纷发力SUV市场,5月自主品牌SUV销量出现滑坡。今年一季度,在SUV销量前十的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据8席;到了5月,自主品牌仅剩5个,其中江淮瑞风s3从第3名滑落至第7名,北汽幻速s3则从第4名滑落至第8名。
有分析认为,此前自主品牌SUV主要凭借高性价比致胜,而随着合资品牌车型凭借较好产品力和相对有竞争力的价格发力这一市场,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自然被削弱。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