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会议称要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金微 发自北京
昨日(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会议称“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竞争择优选择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并依据绩效评价给予合理回报,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
北京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制约PPP项目推广的一个原因是好项目太少,“项目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现金流,现在重要的是对PPP项目构建现金流。只要是有好的项目,融资不是问题,无论是项目本身的收益还是政府出钱,这都是现金流,有现金流PPP才好顺利推广。”
需简化PPP项目审批流程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持续推进PPP项目,累计推出的项目总投资已超万亿。5月12日,河北省举行PPP项目推介会,推出首批32个重点项目,估算投资总额达1330亿元。这32个PPP项目内容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领域。其中,7个项目当天实现签约,总投资额达168亿元。
国务院会议要求,要简化审批,保障项目用地,支持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共同设立基金,用好税收优惠、奖励资金、转移支付等手段,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
南京卓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国内开展比较多的PPP项目,面临的一大困难就是审批问题,PPP与传统基建模式有差别,很多PPP项目前期投资已开始做,但很多时候是卡在审批。基础设施项目一般是发改委立项、主管部门审批,而PPP则更加复杂,有些项目前期面临协调的问题,审批手续较多,影响了PPP项目进程,因此精简流程非常重要。
吴健说,除了审批层面外,在投资层面,PPP是对社会资本的一次大检阅,目前相对成熟和体量大的项目,都是央企或省级企业,而真正民营资本介入的都是些较小的项目,比如污水处理等。“如何构建产业联盟,建立比较大的PPP项目,让更多的所有制的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值得关注。”
会议还提到,要鼓励项目运营主体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优势,支持社保和保险资金参与项目。
吴健说,直接融资在PPP项目中已经开始,比如成立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或者通过股票直接融资,而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债务融资,“直接融资的目的,一方面降低融资的成本,另外还可以让风险的分散更为合理,比如政策性风险由政府承担,金融风险由金融机构承担。此举对于激活资本市场、创新渠道也非常有利。”
金融政策制约投资
目前,各类社会资本对PPP项目跃跃欲试,其中就包括基金、信托、券商等。各地也纷纷推出产业基金,借力产业基金吸引各种社会资本投入PPP项目。
吴健说,目前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比较多,既有股份制银行,也有政策性银行,还有券商、信托等,但目前除了政策性银行有相关文件外,其他很多还在转型或设计新产品中。
此前,安徽路网董事长刘义富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PPP最大的问题依然是金融政策存在障碍,社会资本跃跃欲试,但商业银行(这一方面)的政策不明朗,影响了项目落地。
中国城市投资网首席经济学家丁伯康说,现在民资参与PPP的顾虑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方面担心政府的信用度和支付能力,另一方面是项目的收益水平偏低,与他们的筹资成本,投资收益不匹配。“当然民资的融资能力受金融政策影响,无法利用金融杠杆,如利用PPP项目公司去融资,存量资产证券化等,也客观上制约了他们的投资。”丁伯康表示。
常务会议提出,要建立公共服务价格和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坚持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公平负担,保证社会资本和公众共同受益。同时,要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与效率。
金永祥说,这次会议提到价格调整机制,有助于构建现金流,对PPP项目的推广进一步规范流程和运作。
《《《
污水处理缺资金几千亿 需让民资公平参与PPP项目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相关人士接受每经专访谈PPP模式前景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上海
5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在交通、环保、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竞争择优选择包括民营和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并依据绩效评价给予合理回报,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改革举措。
近日,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对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流程作出明确规范。
然而,相较于中央层面的大力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这方面却“行动迟缓”,目前,全国并没有一例成功的PPP典型案例。PPP推进到底遭遇了什么问题,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之间缺少了什么,行业如何看待PPP项目?
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在2015第十六届中国环博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博天环境董事长兼总裁、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赵笠钧。
政府不应捂着好项目
NBD:近年来,政府推进PPP项目的步伐在加快,您如何看待PPP模式?
赵笠钧:我觉得从PPP推出的背景就是从公共私人和合作伙伴概念的提出,契合了现在对整个公用设施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但是,对PPP这个发源于国外的表述,其实对这三个“P”有一些我的这个考虑,中国不一定要完全照搬外国,比如Private,我觉得在中国并不适合;我更希望第二个“P”应该叫professional,专业的,应该是政府的公共服务交给第三方专业化的公司来建设运营管理;第三个“P”就是Partnership,伙伴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一起来合作,一起来探讨,应该要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和BOT项目单向的投标相比,在整个有关推进PPP文件里都没有出现过招投标的说法,是伙伴之间的深入沟通、交流,基于各方利益的平衡最后达成的合作模式。
NBD:当前,政府在极力推进PPP项目,作为企业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赵笠钧:现在社会确实很热衷于做PPP项目,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地响应。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缺钱;另外,如果一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由政府主导的话,效率比较低,管理成本比较高。
因此,政府拿出来的东西不能是甩包袱,好的东西政府都守着,其他的项目采取PPP模式。我认为政府要平衡各方利益,政府应该把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好的资产一起拿出来,通过各种资产组合,既让资产好、收益好的项目可以起到保障作用,同时又可以对那些非收益的或者收益不能完全覆盖的项目,有一个合理的支付安排。
但是,现在从政府角度来看,大多情况下都是把那些收益不确定或者收益不能完全覆盖的项目拿出来做PPP,让社会资本参与。
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NBD:现在PPP项目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您有什么建议?
赵笠钧:我认为现阶段,中国尤其需要建立一些示范项目。政府可以提出一些方向,希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引进专业化的公司,然后建立相应的模式,目的是为了降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价格,同时提升品质,一旦进入市场以后,完全按照市场的规则来做。
NBD:近期,贵公司在宁夏、山西等地都有一些PPP项目落地,您能分享一些推进PPP项目的经验吗?
赵笠钧:我觉得其实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当然一方面就是要紧跟政策的导向,作为一个企业,要顺势而为。
第二,企业要在积极地践行这些项目的同时,还要保持更理性的思考。面对这么多的机会,政府都希望来做PPP,我们的价值在哪里?如果我们不能给政府提供真正的价值,我觉得就不要跟风,所谓真正提供给政府的价值就是,真的能够帮助政府解决资金的问题,从一开始帮政府设计整个顶层结构,需要更全面地、更有高度地去理解政府的这些需求,才能更好地契合政府的这些需求。
第三,从PPP的角度来讲,需要有环保、投融资、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储备。
PPP市场前景受期待
NBD:您认为什么样的项目适合采取PPP模式呢?
赵笠钧:现在PPP的项目,首先从public的角度来说就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比如说像道路、水、燃气甚至可能包括一些电力、通信等都是,因为它的价格是受到政府监管的,不像其他产品完全市场化,公共服务有政府对价格定价的干预,因为要保证民众对公共产品的承受力。
从这个定义来讲的话,现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一些是可以完全覆盖收益的,比如建设高速公路,建成以后收费多少基于全成本的核算就没有问题,有一些是叫部分成本覆盖,比如说污水处理厂,老百姓交了一些费用,但是不足以覆盖,政府还要补贴一部分。
NBD:您对未来PPP项目市场发展规模有什么预期呢?
赵笠钧:我觉得从需求来讲的话,如果就污水处理来看,现在我国一年的污水处理规模是400多亿立方米,跟美国现在的污水处理规模相当。如果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10亿的城镇人口,那时我们的污水处理规模最少是当前美国的3倍到4倍,也就是说我们仅污水处理需要的投资就有几千上万亿元,政府如果不启动社会资本,是很难想象的。
其实,政府可以把一些能市场化运作的事情都交给市场,形成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