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价格战来说,严海锋表示,“在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对于价格战的看法就是,有人要发起,我们一定不会退缩。”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斯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斯 发自北京
上周五,途牛旅游网宣布再度与京东牵手,后者领投5亿美元,成为途牛第一大股东。昨日(5月11日),途牛旅游网宣布,任命严海锋为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严海锋于2006年与于敦德共同创立了途牛旅游网,一直担任公司COO。
严海锋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升任与京东入资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他透露,与京东的此轮投资算是“一见钟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敲定,本来是去聊产品,最后变成了合作。虽然在4月出现了与传统供货商的摩擦,但并未影响京东对途牛的肯定。
京东将成途牛第一大股东
上周五,途牛与京东等投资者签订了协议,途牛将获得总计5亿美元的投资。根据协议条款,京东将投资总计3.5亿美元用以认购途牛股份,其中包括2.5亿美元现金,以及向途牛提供1亿美元资源及运营支持。
据协议内容,途牛将获得京东旅行-度假频道网站和移动端的5年免佣金独家经营权,在该频道独家销售打包旅游产品、邮轮、景点、签证、火车票以及租车等产品及服务;途牛同时将成为京东机票和酒店业务的优先合作伙伴;京东还将为途牛提供广泛的运营支持,包括大数据、金融服务、流量及其他经营资源等。
事实上,京东曾试水旅游业务,但都不愠不火。京东在OTA(在线旅游)领域布局始于2012年,于去年1月,完成了对酒店预定APP“今日酒店特价”的收购,金额约在千万美元左右,今夜酒店特价CEO邓天卓将出任京东副总裁。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京东来说,收购今夜酒店特价更多的用意在于收团队,帮助京东对其在线旅游业务进行补充。同年6月,京东正式宣布进军在线旅游市场。
近年来,我国OTA发展迅猛。据IDC预计,2014年,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28.3%,达到2798亿元,其中境外旅行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我趣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去美国的人数达140万,2013年为178万,2014年将超过200万。
在线旅游“钱”景无限,让BAT巨头们纷纷涌入,行业竞争已狼烟四起。互联网分析人士王利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京东此次投资彰显野心,欲洗牌在线旅游领域。
根据协议,交易完成后,京东将成为途牛第一大股东,占途牛27.5%的股权比例,并获得一席途牛董事会席位。预计该交易于2015年二季度完成。此外,弘毅资本、DCM、携程、淡马锡和红杉资本将分别投资8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认购相应的途牛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是京东第二次投资途牛,而行业“老大”携程已多次增资途牛。与此同时,携程还是同程旅游网第二大股东,同程与途牛是行业竞争对手。未来途牛、同程乃至携程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在问到上述3家在线旅游公司是否会合并时,途牛网联合创始人兼CEO于敦德给予了否定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没考虑过,现在重点还是想能够把这笔钱在用户体验上真正花好。”
面对价格战一定不会退缩
2014年5月9日,途牛旅游网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美股市场唯一一家专注在线休闲旅游的中国公司。在上市一周年纪念日当天,途牛发布《上市一周年数据盘点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途牛区域服务中心已从IPO时的15家增至75家,产品总数(SKU)从20万扩充至超55万;出发城市由64个增加至120个。
王利阳表示,目前在线旅游市场格局比较稳定,携程、去哪儿呈现两强局面,途牛低价战略赢得市场地位,艺龙的市场地位则有所下滑,虽然艺龙在酒店领域的份额还是比较高,但在线旅游业本就具有比较庞杂的体系,单纯的酒店业务不够,腾讯投资的同程虽然增长势头不错,但短时间内仍然难以撼动现有市场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底,一场多家线下旅游供应商与途牛之间的“纷争”被搬到了台面,最终以国家旅游局出面调停而结束。业内人士认为,供应商与途牛之间的纷争,说到底是争夺定价权,当途牛在进行价格调整打价格战的时候,其实就损伤了供应商渠道,导致两边出现矛盾。虽然两边暂时偃旗息鼓再次合作,但在今后难免同床异梦,况且途牛一直在加强自直采业务。
当问到与供应商的关系问题时,于敦德认为,在线旅游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市场产业链的结构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摩擦,从这个行业产业链来讲,也会有线上、线下密切的配合,也会有零售端和产品端密切的配合,所以目前的状态不是最终结果,当年国美、苏宁做家电的时候,也遇到过同样的矛盾,最终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所以这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对于价格战来说,严海锋表示,“在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对于价格战的看法就是,有人要发起,我们一定不会退缩。”同时,他认为,竞争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全方位的,有的人确实是牺牲了质量换得价格的下降,途牛会把融资的钱持续不断地用到服务品质的提升上。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