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噩梦,“深漂”租房亲历记。
每经编辑 白亚静
邦地产记者 白亚静
每一次推开门回“家”,就像是从梦里往外跳伞,极速坠落间醒来。
这“家”不是家,只是蜗居所在。
2014年,春。一只包,一个人,像叶子一样从北疆飘到国度南端。在借住朋友家数月后,开始找房。
第一次看房,就突破了我的心理底线。老中心区,一间房子隔成两半,厕所也是,于是洗澡和解手的地方便像极了从墙上掏出来的一个洞。就这样灰暗如洞穴一般的房子,中介说,“每月2700元”。听到价格,顿觉墙上前位租客留下的“fuck”,真是熨贴。
接下来的经历大同小异,永远不变的是,脏兮兮的房子,紧凑的布局,灰蒙蒙的视野,以及中介那机械般报出价位的声音。
最后,在网上找了一间青年公寓,价钱虽高,胜在干净,而且交通便捷,窗外一望无际。
但是,住了三天,就深切感觉到自己又掉坑里了。这样一间号称宜家风格的房子,把我推入和蟑螂作无穷斗争的深渊。
纯白色装修,掩盖了它背后的城中村,以及城中村下四通八达的管道里无尽的各式虫子。所有角落打上药,也阻挡不了蟑螂的尸体一再涌入。
过年回家时,坐在浴缸边,一种奇怪的感觉浮现,我们这一代为什么要过候鸟一样的生活,放弃舒适的家乡,去陌生的一线城市住着连家中厕所都不如的地方。
更可悲是,我那个青年公寓在“缺胳膊少腿”的免费健身房、雪白墙面的衬托下,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租客。今年以来,所租的屋子在3个月内接连涨价两次,忍无可忍,再次搬家。
直接略过城区房源,在郊区定下一间有阳台的一室一厅。租金对于我这样刚毕业的人而言,并不便宜。
但是,想要住一间干净的房子,选择空间很小。2015年两会后,政府一波又一波的政策,把二手房市场搅动得火热。就像一名中介说的,“现在谁还往外租房?有好房当然要卖。”
是呵,租金再高,也追不上房价的涨幅,这样租房的收益率永远低的可怜,还不如拿着房款放到余额宝,收益都能在年化4%以上。
而那些不愿意卖房的,也断不愿为着可怜兮兮的收益率去费心思改善出租房。
于是,故事便一遍又一遍的重演,直到毕业多年后攒齐首付,买下自己的房。
可是,年轻时就活该受着吗?哪有可以借助的力量,为我们搭起一间能住人的房子?
年少不作相思赋,多思只吟杜工部。谁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期待,新的商业模式可以解决这一切,让有房者有钱赚,有梦者有梦做。期待you+、自如、乃至小米公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