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远大“高楼秀”求关注 或为推广“搭积木”建房

    2015-03-20 00:31

    湖南远大集团因19天建起57层高楼走红。但也有质疑认为,远大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吸引眼球,以实现其可持续建筑在全国范围的推广。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建世界第一高楼的争议还未散去,湖南远大集团又因19天建起57层高楼再度走红。

    这已经不是远大集团第一次展示自己的速度,2010年3月6日,该公司用了一天时间,在上海世博园区建成远大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对速度的追求,似乎是远大在全国多个项目的共同特点。但也有质疑认为,远大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吸引眼球,以实现其可持续建筑在全国范围的推广。

    以中央空调起家的远大集团在可持续建筑方面野心勃勃。公司董事长张跃曾公开表示,“我们目标是要占领全球30%的建筑市场”,“未来实现销售收入一万亿也不是不可能”。于是,远大开始在全国以及海外邀请加盟商,共同推动可持续建筑产业的发展,但2013年公司在全国已经有6家加盟商,现在仍旧只有6家,其全国推广进程似乎并不顺利。

    远大的张跃烙印

    远大集团官网上现在还挂着一段名为《一天三层 中国新常态》的视频,视频记录了这栋57层大楼建造的全过程。通过镜头快放,配上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豪迈之情让网友惊呼不已。

    公开资料显示,这栋楼名为“小天城”的建筑由远大集团旗下远大可建公司建造,为了建造这样一栋楼,1200名工人昼夜开工,最终完成了外国网友眼中的“只有中国人才能办到”的事情。

    张跃曾经是一位美术老师,一位早年跟张跃熟识的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张跃有着艺术家气质,小提琴、手风琴都拉得很好,舞也跳得非常不错,思维也很活跃。他是国内第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人,“他还邀请我坐过他的飞机”,该人士说。

    或许正是这种性格使然,远大集团起家时的中央空调就走了跟别人不同的技术路线。奥维云网研究院院长张彦斌告诉记者,国内其他企业的空调都需要电,但是远大空调是非电空调,采用的是溴化锂机组,也叫吸收式空调,主要是利用一些废气的余热来推动空调运转。产品比较高端,技术性也强,以出口为主,希腊、美国等很多国家的场馆都用了该产品。

    另一位曾经跟张跃有多次接触的人士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是远大空调最为辉煌的时候。公司销售非常成功,生意最火爆时,有客户过来考察,张跃就邀请客户坐上自己的私人飞机,从高空俯瞰湘江。

    该人士说,后来国家的电力供应越来越充足,国内不少家电企业都从家用空调逐步拓展至中央空调领域,这给远大的空调业务造成了冲击。

    由于是非上市公司,外界难以知晓远大空调营收的真实情况。不少媒体引用的是原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刘亚军在离职后披露的数据,数据称,远大的营收在1996年~2006年长期徘徊在10亿~20亿元,难见增长。

    加盟企业数量无增长

    在中央空调业务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可持续建筑成为远大的发力点。这种可持续建筑采用“搭积木”模式,大部分建筑构件已经提前在模块化的生产车间做好。

    张跃目标远大,他要占据全球30%的建筑市场,《中国经济周刊》的一篇文章称,按照牛津大学的估计,2020年世界建筑业产值将增加到12.7万亿美元,张跃的目标哪怕只实现十分之一,远大也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企业。

    上述跟张跃有接触的人士说,远大的这种先在工厂生产,再搭积木的模式,要求工厂跟建筑项目所在地不能太远,否则运输成本高,而且建设速度也会下降。“远大建的不少楼都在长沙附近”。

    除了运输半径的原因,远大集团本身的资金实力未必能支撑其在全国遍地开花。找外地公司加盟,收取加盟费成为其项目拓展的手段。远大集团官网显示:可建发展主要采取区域加盟模式,可建公司授权使用专利,并提供技术支持,加盟商独立在指定区域内经营。《中国经济周刊》文章显示,张跃计划未来每年发展5~10家加盟公司,最终达到中国50家,国外100家。2013年7月,远大集团共有6家加盟商。

    昨日(3月19日),记者以寻求加盟的名义电话联系了远大集团负责加盟事宜的部门,对方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区域不同,加盟费是4亿~7亿元不等,比如广州、清远、韶关、肇庆这四个地方,加盟费是5.5亿元。加盟成功后,加盟公司需要在当地招募员工,并生产和安装。远大公司可以提供最新的技术,对员工进行培训,加盟公司可以使用远大的商标。

    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的加盟商是6家。这也就意味着,从2013年至今,远大集团的加盟公司,并未有实质增加。

    记者发现,这种建筑的推广很艰难。远大反复宣称这种建筑的节能、环保、抗震效果,但外界却质疑其防火、隔音等问题。张跃曾在一次媒体访谈中感叹,“我觉得现在人都不傻,为什么在建筑本身,在建筑的建造方面居然比古代人还傻。”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速度成为其吸引注意力的重要方式。记者梳理发现,在远大的加盟项目中,建设速度几乎是必提内容。比如25层高的银川科技园13天全部建成,30层的T30酒店15天建成,等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老法师看盘:趁热打“铁”

    下一篇

    3月治气无人机紧盯京津冀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