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三央行降准之后,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动力仍未充分释放。究其原因,新股发行冻结资金规模不断攀升、临近春节等原因导致居民及企业的现金需求激增,阻碍了资金价格回落。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在上周三央行降准之后,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动力仍未充分释放。究其原因,新股发行冻结资金规模不断攀升、临近春节等原因导致居民及企业的现金需求激增,阻碍了资金价格回落。
与此同时,最新公布的1月份外贸数据进一步呈现出“衰退式顺差”局面,出口下滑显示人民币汇率仍被高估,进口大降则体现出内需低迷日益严重。此外,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仅同比上涨0.8%,创2009年11月以来的5年多新低,预示我国经济放缓可能超出预期。
怎么办?各项政策宽松可能已到了必须“跑步进场”的时候。人民币汇率升值,从货币政策操作方向上来讲属于收紧,因此,央行未来主动有序引导其贬值,已成为业界多数人士共识。同时,利率调整方面,也应紧随此前的数量型放松降准之后,再度祭出基准利率下调举措,提振经济、刺激信贷和恢复市场需求。
不过,在降息的具体方式上,与此前的非对称降息不同,央行此次或应选择对称型的降息操作。根本原因在于,自2012年6月降息以来,央行采用的均为非对称降息,商业银行净息差空间连续缩窄。同时对于存款利率的上浮上限与贷款利率的下浮下限,由第一次降息时的1.1倍和0.8倍,继续调整为1.2倍和0.7倍,银行放贷冲动进一步受到约束。
而如果选择对称降息,至少在心理冲击上将较此前的非对称操作明显减弱。据了解,进入2015年以来,各主要商业银行对于今年信用风险的担忧有所增加,放贷意愿趋向保守。除非总行提出较高的利润指标要求,各分支网点才会扩大信贷范围及规模。而即便如此,他们对于未来产生不良贷款的预期依旧较为强烈。
央行降准以来,其在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操作依旧延续,昨日亦首次新增了21天期限的550亿元流动性投放操作。不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仍处于相对高位,7天价格4.3210%仍未明显走低,与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的下行趋势并不吻合。
央行宽松操作继续推进,势必需要降息配合。经济下滑趋势有所加重,对称降息或是应有之义。